尋常的鳥鳴不可能在槍聲之中還能被聽到,尋常的鳥也不能令那些日本兵發(fā)出驚叫,故此左登峰在第一時間就猜到是陰屬土牛衍生的那只劇毒飛禽出現(xiàn)了。
心念至此,左登峰立刻自藏身之處掠了過來,果不其然,一只巨雕正在正南方向頻頻唳叫俯沖,將那些擺放在前方的迫擊炮和火炮掀翻抓飛,這只巨雕通體金黃,怒睛火眼,神態(tài)很是威武,其翼展超過五丈,體形極為龐大,兩只赤紅利爪大若簸箕,俯沖之下可以將上千斤的火炮抓翻。另外此物身帶巨毒,雙爪所及,一片哀嚎。
見到這只金雕,左登峰心中陡然一輕,這只金雕是截至目前為止他見過的最厲害的毒物,由于它是陰屬土牛衍生而出的,所以自身為金性,翎羽極為堅(jiān)硬,子彈擊之不傷。
金雕的出現(xiàn)令日軍的陣腳大亂,那九個日本忍者發(fā)現(xiàn)了金雕的存在,有三人從自己駐守的地方向金雕趕來,其他忍者并沒有趕來支援,日本忍者跟中國的修行中人一樣,也有善于用毒的,這三個趕來救援的忍者無疑是用毒高手,自忖可以無視金雕爪上的劇毒。
這只金雕先前定然藏身在這附近,眼見日本人開炮轟炸義莊,擔(dān)心會傷及陰屬土牛,這才現(xiàn)身阻止。它此時的行為完全是自主行為,并非受到陰屬土牛的操控,因?yàn)橛嘘嚪ㄗ韪?,陰屬土牛無法與它產(chǎn)生心靈感應(yīng)。
令左登峰沒有想到的是那只金雕雖然極為威猛,膽子卻不大,就在他斟酌要不要趁亂沖過去阻止那三個忍者的時候,金雕已經(jīng)快速攀升離開了戰(zhàn)場,它的目的只是掀翻那些火炮,阻止日軍開炮轟炸義莊,目的達(dá)到之后不會再冒險迎戰(zhàn)那三個快速趕去的日本忍者。
金雕的毒性極為霸道,中毒的日軍很快倒地身亡,不過它的毒性似乎并不能通過碰觸傳播,那些搬抬尸體的人并沒有中毒。這一幕令左登峰回想起了清朝那個叫劉勝的木匠,他當(dāng)年拾撿了一根羽毛,周圍的鄰居還見過甚至是觸摸過那根羽毛,他們并沒有中毒,反倒是劉勝的家人和驗(yàn)尸的仵作中毒死了,劉勝和家人的死亡極有可能是因?yàn)樗麄兎贌袅四歉鹈蛘呤呛攘擞鹈鲞^的清水。而仵作的死亡則是他接觸了死者的血液。由此可以推斷出這只金雕的爪子是不能碰的,而羽毛只要不焚燒不接觸血液便不會中毒。
劇毒金雕的出現(xiàn)令日軍極為驚恐,他們并不知道金雕所做的事情只是它自己的意愿,在他們看來金雕是左登峰的幫手,出于對金雕的忌憚,日軍隨后沒有再發(fā)動攻擊,夜幕逐漸降臨,周圍漆黑一片。
此時義莊早已經(jīng)被炸飛,左登峰先前布置的陣法也被炸彈毀壞,對面的日軍可以清楚的看到義莊的情況。
由于義莊被毀,大量的雜物跌落進(jìn)了下方的坑道,左登峰將雜物移出,然后帶著十三躺臥在彈坑里皺眉沉思,金雕的出現(xiàn)為他爭取了一夜的時間,他必須在這一夜之間設(shè)法破掉陣法,最遲明天拂曉日軍就會大舉進(jìn)攻。
晚上八點(diǎn),東邊的那些日軍聚集在一起開始烤火取暖,防守并不嚴(yán)密,這一情形令左登峰暗自皺眉,東邊是一馬平川,逃離難度極高,日軍是故意露出空門的,日本人想通過此舉試探他的虛實(shí),他如果試圖逃走,日軍就知道他已經(jīng)得手,會著重防守。如果他不逃,日本人就能猜到他還沒有得手,會立刻進(jìn)攻。
打仗不但打的是實(shí)力,還要打頭腦,左登峰看透了日軍的陰謀,趁著夜色悄然向東方掠去,剛剛掠出安全區(qū)域,日軍的探照燈就亮了,槍聲四起,左登峰立刻回撤,以這次冒險換回了下半夜的短暫平靜,日本兵沒有再攻擊,忍者也沒有來圍攻。
下半夜左登峰想的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破陣,但是他窮極心智也沒想到辦法,主墓室的陣法與山體的氣息相連,無法阻斷。
凌晨時分,日軍開始整裝,左登峰無奈之下做出了取舍,他決定離開了,現(xiàn)在冒險突圍還有一線生機(jī),再等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條。日本人只要不放炮,劇毒金雕就不會冒險干預(yù),生死大事不能寄希望于一個扁毛畜生。
就在此時,左登峰忽然發(fā)現(xiàn)西側(cè)有閃電劃過,扭頭西望,發(fā)現(xiàn)并非閃電,而是自遠(yuǎn)處開來了一輛汽車,這輛汽車應(yīng)該是來送飯的,由于天色還未大亮,汽車開著車燈,這段路的路況不好,車燈飄忽不定,很像閃電。
左登峰收回視線準(zhǔn)備等到日軍開飯的時候再暴起突圍,但是在等待的時候他始終感覺心神不寧,仿佛忽略了什么東西,他隱約記得將車燈誤以為是閃電的時候心中好像閃過什么念頭,但是這個念頭很飄忽,轉(zhuǎn)瞬即逝,再刻意去想反而回憶不起來了。
左登峰無奈之下閉上眼睛盡量放松,然后將之前的情景在腦海里回放,終于找回了一閃而逝的那個念頭,先前他由閃電想到了天雷,那一刻他幻想著有一道天雷可以擊中主墓室的屏障。
找回了溜走的念頭,左登峰在瞬間想到了紫陽觀的御氣十三訣中有一種可以招馭天雷的法術(shù),御氣馭雷訣。
先前那個道士傳授他法門的時候是先說淺顯的后傳深奧的,他回憶的時候也是由粗淺往深奧記錄的,這式馭雷訣是御氣十三訣中僅次于逆天訣和忤地訣的威猛法術(shù),被他寫在了宣紙的倒數(shù)第三行,他還沒有糾正到馭雷訣,所以對它印象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