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給了司機一個金幣,隨后就下了車,司機也把車調(diào)了一個頭,就停在路邊的一片樹蔭下。
張鐵下車的地方,是東陽城外60多公里處的一片新建的農(nóng)莊和集鎮(zhèn)。
車過不去的地方,人過去卻很容易,張鐵也不覺得這路上臟亂,就順著路邊用石頭和水泥建好的排水溝,一路往遠處走去。
路邊是一片片的農(nóng)田,時值四月,農(nóng)田里一片喜人的綠色,一片豆角長勢喜人,此刻天徹底亮起,田里也陸陸續(xù)續(xù)有了來勞作的人。
和田里一樣,路上到處都是修路的工人,這些修路的工人一個個就住在路邊的帳篷里,除了小孩之外,男女老少都有,雖然住宿的條件不好,但是在干活的時候,所有人的士氣都非常的高,一個個的眼中滿是希望的光彩,臉上有著喜悅的笑容,還有人唱起了勞動時的號子,號子之聲此起彼伏,引得周圍的一干人應和。
“大家來出力呦”
“嘿呦嘿呦”
“來把路來修呦”
“嘿呦嘿呦”
“修好這條路呦”
“嘿呦嘿呦”
“家家有奔頭呦”
“嘿呦嘿呦”
那號子的腔調(diào),熱情崩騰,帶著特有的華族地方方節(jié)奏,有著強大的感染力,其腔調(diào),也不是幽州和東北督護府的,而是帶著太夏西部州郡的口音。
張鐵一路走來,就沒有看到一個偷懶的人,所有人都在笑聲與歌聲之中快樂的勞動著,或許這種時候,只有這些勞動者才能真正感覺到一個人可以勞動,可以用手創(chuàng)造自己的家園,是多么幸福和多么來之不易的一件事情。
這樣的場面,看在別人的眼中或許只是覺得有趣,而看在張鐵的眼中,卻讓張鐵心中升起無比的滿足感,那粗獷直白的勞動號子,聽在張鐵耳中,猶如天籟
(未完待續(xù)。)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