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斤推開保護他的護衛(wèi),他不覺得朱威有膽子在哈林城對他不利。
剛剛下面人來報,傷三人,死一人,死的那人是被鐵片直接刺穿咽喉而死,其余人也不好過,鐵片與鐵丸上都是鐵銹,以蒙古人的經(jīng)驗,那三人將會死的非常痛苦。
孛兒斤走上前,臉上沒有什么表情:“天使說笑了,自然不會怪罪天使,本王只是想知道,這東西是大明新營造的武器嗎?”
朱威停下手中的動作,輕笑道:“不錯,順義王果然好眼力,這手雷啊,制造簡單,剛剛我說了,這就是小號的震天雷,所需要的鐵料,只需要一個正常震天雷的五分之一,現(xiàn)在正在加緊趕制,寧夏軍鎮(zhèn)一月的產(chǎn)量,應當在萬余枚左右?!?
萬余枚一出口,周圍驚呼聲一片。
孛兒斤更是詫異:“萬余枚!天使莫要開玩笑,這等大殺器,月產(chǎn)萬余枚?還只是寧夏一鎮(zhèn)?”
萬余枚的產(chǎn)量可不是朱威瞎說的,雖然現(xiàn)在只有煥土堡朱二等人在做,但是區(qū)區(qū)十多人,在半月中做了百余枚,這還是缺少原料的緣故,硝酸倒是好搞,寧夏村中墻上多的是,可是綠礬油就有些難辦了,蕩寇城都已經(jīng)被搜刮一空了,畢竟是種藥材,這年頭只要是藥材都是搶手貨,至于棉花,雖說價格貴一些,但是是能買到的,做出來的手雷,除了朱威拿了些,其他的都放到烽燧了。
至于綠礬油揮發(fā)的問題,朱威也已經(jīng)解決了,用不同濃度的綠礬油做實驗,高濃度的綠礬油雖然威力會大很多,但是揮發(fā)很快,手雷不需要太大的攻擊力,攻擊力太大會將外殼鐵片和內(nèi)里的小鐵丸震的很碎,實際使用中的殺傷力并不大,而稍微低濃度的綠礬油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保證威力的同時減少揮發(fā)。
一個小小的煥土堡都有如此產(chǎn)量,若是保證原料充足,再在寧夏推廣開來,那產(chǎn)量可就了不得了,至于整個大明,以朱威現(xiàn)在的身份,說推廣這種東西,肯定是沒人在意的。
朱威不以為意的說道:“這有什么,秦八,拿把刀來?!?
既然要震懾,那就必須給他們開開眼了,朱威拿過刀,小心將手中那顆手雷的木柄撬開,而后直接將其中的東西倒了出來,只有數(shù)十個鐵丸。而棉花是倒不出來的,只能手掏出來。
“看看吧,就這點東西,按照大明物價,這一個不過十文錢而已,一兩銀子做一百個,一萬個也就一百兩而已,太容易了。隨便一個人不用太多訓練,就能投出三四十米的距離,而用上投石索的話,七八十米是沒問題的?!?
投石索就是繩索投石器,就是在繩索中間編有一個網(wǎng)兜,呈橢圓形,長3,5厘米,寬約2厘米。使用時將繩套套在拇指上,另一頭折過來將繩結(jié)揑緊在手指中。網(wǎng)兜內(nèi)放入數(shù)枚石彈,操作者“執(zhí)繩兩端而旋轉(zhuǎn)之,忽撒其一端,石遂飛出,以之擊人、物等?!?
從實際情況看,這種投石器的分布很廣,中外許多民族都曾使用過這種投石器,我國的漢族、納西族、藏族、普米族、彝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撒拉族、哈薩克族、僳僳族、西番人、耳蘇人、傣族等都使用過。
孛兒斤自然是知道的,他們蒙古現(xiàn)在還有部落在使用這種武器。
孛兒斤不顧護衛(wèi)阻攔,上前撿起兩顆鐵丸與棉花,棉花不到拳頭大小,而鐵丸一看就知道是邊角料粗制亂造的,孛兒斤相信了,相信朱威所說的產(chǎn)量,這種東西如果只是眼前看到的這些的話,就算是讓他們蒙古造也造的出來,不過他捏了捏棉花,棉花上的濕潤讓他知道,這等水火交融的技術(shù),不是蒙古這種馬上民族能做的了的。
孛兒斤有些不甘心,蒙古在他手上沒有恢復祖先榮光不說,還這樣處處受大明限制??墒乾F(xiàn)在勢比人強,只能先低頭了。
孛兒斤將手中的棉花與鐵丸緊緊握住,退后兩步,細細整理衣冠后,躬身作揖,竟然行的是大明禮儀,而后朗聲道:“臣,蒙古順義王,領(lǐng)旨謝恩?!?
孛兒斤都如此了,其他人更不用說了,跪倒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