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過幾天去把樹苗拉回來,可是這幾天的日子是真的難熬。
這老天就像一下子菊花被人給捅漏了似的,這幾天的雨下的這叫一個夸張。
從接過周書記的電話之后,又連下了三天的暴雨。
看著這種降雨量,田向南也忍不住感慨。
幸好青山大隊(duì)的糧食都搶收完了,也幸好縣里唐秋采用了那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不然的話,就這一段時間的降雨,兩家的糧食還不知道得損失多少呢。
而且這一次的雨期,正好也把青山大隊(duì)周邊的林間地頭給浸潤透了,算是也給這邊的土地做了一次大保養(yǎng)。
等到了第4天,眼看著今天的雨量減少了一些,田向南再也忍不住了,讓王三寶喊上六七個民兵,他自己開著卡車帶上人直接出發(fā)了。
畢竟,那些樹苗老放在別人倉庫也不是辦法,得趕緊拿回來種下呀,不然光放在那里放死了怎么辦?
又下了幾天雨,這一次出去的道路比上一回還難走,甚至他們自己這從小青山去縣里的路段,有的地方都積水了。
他們一路上可以說是硬生生把卡車連抬帶推的給送到了縣里,每個人弄的都是一身臟兮兮的泥污。
他們這里的路都成這樣了,那城東紅梅公社的更不用說了。
不過也顧不得那么多了,今天哪怕是趟著泥坑游過去,他也得把那些樹苗給接回來。
對,就是迎接!
有了馮教授的那通電話,田向南對這批樹苗也生出了極大的期待感。
很快,卡車就來到了城東。
田向南直接把卡車停在了路邊,留個人看守著,隨后他帶著其他人直奔成都紅梅公社。
紅梅公社上次他來過一次,還是那回送市農(nóng)科所馮教授的徒弟去的。
也是從那時候,紅梅公社也正式開啟了發(fā)展之路,再趕上如今是黃桃成熟的季節(jié),聽說他們那的罐頭廠都已經(jīng)建好,而且生產(chǎn)了有一段時間了。
要說起來,這位周大強(qiáng),周書記,也確實(shí)是個有些能力的人。
畢竟現(xiàn)在縣里是沒錢借給他們的,他們現(xiàn)在的罐頭廠,是他們公社憑一己之力自己建起來的。
建廠的錢好像是自籌。
聽說是那位周書記到下面各個大隊(duì)里,挨家挨戶的勸說村民們籌錢辦廠子,最后說動了幾乎所有人,這才自籌建起了這個罐頭廠。
雖然一個罐頭廠也費(fèi)不了多少錢,但是能說服所有人自籌搞起來,也足以說明這個周書記的能力與威望了。
這一路跋山涉水走的,真的,只有趟過泥漿地的人才有體會。
等到了紅梅公社以后,田向南他們幾個人的身上更臟了,每個人都趟出了一身汗,真不亞于上了一天工一樣的累。
先去公社找了人,知道周書記還在家里休息,又從公社喊了個人給他們帶路。
畢竟,田向南知道紅梅公社的位置,卻并不知道周書記家在哪。
周書記的家,在紅梅公社下面第三大隊(duì)的羊頭村,緊靠著后面的羊頭嶺而得名。
上回他跟田向南說的,他們這里種滿了黃桃樹也是真的。
別的大隊(duì)不知道,但就光羊頭村這里,沿著嶺子邊走著,還沒進(jìn)村呢,一路上,他們?nèi)肽靠杉暗亩际屈S桃樹。
甚至就在進(jìn)村的小路兩邊都是,在村口,他們還看到了幾個冒著小雨,挑著筐子,在采摘黃桃的村民。
路過他們身邊的時候,田向南給他們讓了幾支煙,隨口討過來幾個黃桃,自己留了一個,其他丟給王三寶他們。
隨便用袖子擦了擦,他直接咬了一大口,瞬間一大股酸甜的汁水浸滿了口腔,蜇的田向南忍不住咧了咧嘴。
這黃桃的品相還可以,差不多有嬰兒拳頭大小,黃澄澄圓滾滾的,看著就有食欲。
只是這個口味兒
到底還是酸味比甜味多了點(diǎn),不管是吃還是做成罐頭,口味可能都稍微有些不太正。
看樣子,回頭可以跟周書記建議一下,讓他們弄點(diǎn)肥料啥的,把果樹給肥肥,那樣結(jié)出來的果子,說不定能提升一下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