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光線慢慢下移,漸漸照射到了其中另一個字上?!o’!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李凌霄眸光不由一亮,退的目的就是為了求變。而求變的核心就在于靜,想要變就得先靜。
只有在靜中,才能悟道。原來整個三思之道,最核心的就是這句話!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此刻他才恍然大悟,難怪自己之前失敗了,他急于求成。世間萬物皆有道。日落月升,月落日升,非人力催也。
四季交替,花開花謝更非人力催也。
斗轉(zhuǎn)星移,風卷云動,亦非人力催也。
上善治水,水利萬物而有靜!靜之道就是自然之道,就是接近天地之道,因此自然便就是歸一之道。
李凌霄這次真正明悟了,他不再強求而是放慢呼吸,平靜的望向外面。時間一點一點過去。他紋絲未動。
任由光明光暗,任風吹雨打,他好似入定了。隨著天光變換,日出日落,他體內(nèi)的經(jīng)絡仿若跟天地同頻一般。
十二經(jīng)絡再次有條不紊的運轉(zhuǎn)著,內(nèi)海九道真氣旋渦也隨之輪轉(zhuǎn)。
不知何時外面崖上秋葉芯等人剛巧來此。聽聞其他弟子說看到李凌霄又上懸洞了,因此她們很好奇而來。
鄭思瑤看了一會說道“秋師姐,我怎么沒看到李師兄?”
秋葉芯本來并未在意,只以為對方是由于距離太遠的緣故??僧斔b望而去時卻驚愕發(fā)現(xiàn)恍惚中仿佛自己也看不真切了。
那洞口內(nèi)好似有人靜坐,又好似無人靜坐。十分奇異的感覺!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李凌霄不知不覺間,氣海內(nèi)的九道氣旋隨著越轉(zhuǎn)越快已經(jīng)看不出是誰先轉(zhuǎn),是誰后轉(zhuǎn)。
九道氣旋也更加看不出是九道還是一道,時而分九,時而一體。
接著當這種轉(zhuǎn)速達到一種極致后,你再看去之時,更看不出它到底是轉(zhuǎn)了沒轉(zhuǎn)。
說在轉(zhuǎn),又好似沒轉(zhuǎn)動。沒轉(zhuǎn)動吧,又好似在轉(zhuǎn)。
是靜,是動,自然之道也!
原來這就是歸一之道,這就是道為宗的真正含義。
人如水,水幾于道。因此想要得道,就要如水。
要學習水的變化。高則成瀑,低則成洼,寬則成河,窄則成溪,長則成江,短則成泊。
水,看似變了,可又真的變了嗎?
上善治水,水利萬物而有靜。水本多變,無形亦無束,有時會隨著容器的改變而改變,可你能說它變了嗎。將它倒出,它又會恢復本性,又時刻保持不變。
那水到底變了沒變?
這就是那位前輩最后悟得的道。他找到了。
李凌霄如今也找到了。
想要真正的圓滿必須要歸一。而歸一之法才是玄經(jīng)要講的核心奧妙。世人只知強而不知恒強。
一時之強如朝陽,巔峰之強如烈陽,可太陽不會永遠在天上,否則這強就是災難,因此要有陰陽交替。輪轉(zhuǎn)循環(huán)!
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和,就是歸一的狀態(tài)。
原來歸一之道就是如此簡單,順逆其自然矣!
可是若不明那一點靈犀,即便百年也難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