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聘:古代諸侯國之間派使者相問的一種禮節(jié)。使者代表國君,他的身分應(yīng)是卿;“小聘”則派大夫。
(2)賢:用作以動(dòng)詞。季子:公子札是吳王壽夢的小兒子,古以伯、仲、叔、季排行,因此以“季子”為字?!妒酚洝贩Q他“季札”。
(3)讓國:辭讓國君之位。據(jù)《史記?吳世家》記載,壽夢生前就想立季札,季札力辭,才立長子諸樊(即謁)。壽夢死后,諸樊又讓位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止。
(4)謁:壽夢長子,一作“遏”,號(hào)諸樊?!洞呵铩方?jīng)寫作“吳子遏”,《左傳》、《史記》稱“諸樊”。
(5)馀祭:壽夢次子,《左傳》記其名一作“戴吳”,馬王堆三號(hào)墓出土帛書《春秋事語》作“余蔡”。
(6)夷昧:壽夢三子?!蹲髠鳌纷鳌耙哪?,《史記》作“馀昧”。
(7)迮(zé責(zé),又讀zuo做):倉促。
(8)尚:佑助?;冢壕蹋瑸?zāi)禍,這里指亡故。
(9)謁(yè)也死:謁在位十三年,魯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在伐楚戰(zhàn)爭中,中冷箭死于巢(今安徽巢縣)。
(10)馀祭也死:馀祭在位四年(《史記》誤作十七年),魯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在視察戰(zhàn)船時(shí)被看守戰(zhàn)船的越國俘虜行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