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三匹馬,從破廟啟程,朝附近清水縣出發(fā)。
這兩處相去不遠(yuǎn),大概只需要一炷香的功夫,一路上能看到大片大片的荒地,還有一些因為無人居住而顯得格外破敗的農(nóng)舍。
“這里的農(nóng)戶都去了哪里?怎么都無人耕種?”祝余有些詫異,按理說此時已是初夏,正地里莊稼生長的好時候,可是周圍看起來卻十分荒涼。
“很多人都去了南境?!标懬涠俗R背環(huán)顧四周,徐徐答道,“錦國南境與瀾國相鄰,瀾國三面環(huán)水,除了生產(chǎn)白脂玉石外,以捕魚和紡織最為擅長,這天底下出名的綢緞綾羅,十有八九出自瀾國。
但因他們不善耕種,又以水路居多,用以制作染料的礦石、花草便都是向錦國來買。
大約兩年前,瀾國向圣上進(jìn)貢了一批錦緞,名曰十色錦,聽說是用了特別的技藝,讓那布料的色彩隨移動而斑斕多變,瑰麗異常。
圣上將那錦緞賜予宮中近年來最受寵愛的端妃,端妃命尚衣庫用十色錦裁制曳地八幅裙,在元日宴上為圣上獻(xiàn)舞。
那裙角流光溢彩,令端妃恍若足下生蓮,天外飛仙,惹得圣上龍顏大悅。
之后此事傳出宮外,京城中的命婦貴女們便趨之若鶩,其他富戶家眷也紛紛有樣學(xué)樣,以至于十色錦千金難求寸尺。
于是便有瀾國客商到錦國來重金求購染十色錦的染料,那染料種植的人少,自然價格高昂?!?
陸卿說到這里,略微停頓了一下,又道:“朝廷對種糧的農(nóng)戶要征米糧稅,而種植用作染料用途的那一類花草卻因為先前少有人為之,因而并無額外加收稅錢的先例,于是許多農(nóng)戶為了逐利,紛紛放棄種糧,開始種植染料花草。
無奈京城一帶冬春寒冷,十色錦所需的染料長不出,便有人干脆跑去南邊,或種植花草,或開采礦石,皆是十色錦所需原料。
后來盡管朝廷開始對那些花草、礦石也加征稅款,也還是比種糧更加利潤豐厚。
你瞧見的這是京城一帶,還算好些,錦國北邊,這樣荒廢的農(nóng)田莊戶更是不在少數(shù)。”
祝余聽得直皺眉。
種植制作染料的花草牟利的事情她雖然沒有見識過,但若是把花草換成種桑,那么她倒是熟得很。
不過她并沒有吭聲。
雖然成親不過幾日的功夫,祝余不敢說有多了解陸卿,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絕非外界口口相傳的那個只識絲竹之樂的逍遙王。
那么今日他與自己說這些,應(yīng)該也不是隨口一說而已。
沒過多久,三個人就來到了清水縣城門外。
和方才路上看到的蕭條景象不同,這會兒太陽還沒有升得多高,這縣城的城門口就已經(jīng)聚了不少人,他們大多推著車、挑著擔(dān),在城門外排起長隊,等著查驗過后好進(jìn)城販貨。
祝余的視線落在了前頭一個獵戶模樣的黑瘦漢子身上。
那獵戶一身舊衣服,肩頭挑著一根長木棍,木棍一端吊著一串野兔,那野兔看起來倒是肥碩得很,皮毛也油亮。
想到前一天夜里那兩個燒香求神的人提到的猛獸傷人,祝余跳下馬背,若無其事朝那獵戶跟前走了幾步,饒有興致地打量著他挑著的那些野兔。
符箓想要跟過去,被已經(jīng)下了馬的陸卿用手中折扇點在腰間,便沒有動。
獵戶感覺有人湊過來瞧自己的獵物,扭頭一看來人是一個白白凈凈的少年公子,模樣生得頗有幾分俊俏,瞧著像是個殷實人家才能夠供養(yǎng)出來的,連忙開口對祝余說:“小郎君可是想買幾只兔子回去?
這兔子又肥又嫩,買回去剝了皮,烤著吃,煮著吃,味兒好著呢,補(bǔ)得很!”
祝余但笑不語,只是伸手摸了摸兔子的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