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越說越激動,對底層農民疾苦的同情,對那些阻礙生產發(fā)展、漠視群眾利益的官僚作風的憤怒,以及對國家前途的深切關懷,在這一刻如同決堤的洪水,沖垮了他最初的緊張和恐懼。
他忘記了自己面對的是何等高級別的領導,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要把這血一般的事實和道理,說清楚!
“我親眼所見!社員們,在交出國家規(guī)定的征購糧后,看著自家院里多出來的糧食,那種高興勁兒……他們說,從來沒覺得日子這么有奔頭!可轉眼間,這點奔頭就被……就被活生生掐滅了!”
李明的話語,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了真摯的情感,像一把重錘,敲擊在不少與會者的心上。
他所提出的問題,直指當時關于農村政策爭論的核心——要不要尊重農民的首創(chuàng)精神?
要不要承認并推廣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生產責任制?
會場里一片寂靜。
有人動容,有人沉思,也有人臉色變得更加難看,這個年輕記者充滿感情的敘述,比任何冰冷的指控都更具穿透力,他點燃的,是人們對“吃飽飯”這一最基本訴求的共鳴,以及對阻礙這一目標實現(xiàn)的勢力的天然反感。
真理,有時候就在這最樸素的訴求和最簡單的事實對比中,熠熠生輝。
鄧老輕輕叩了叩桌面,那聲音不大,卻像定音鼓般讓所有人的心神為之一肅。
“李明同志,”鄧老的聲音平穩(wěn)而深沉,帶著一種穿透紛擾直指核心的力量,“你剛才說,糧食產量,幾乎翻了一番?”
“是!千真萬確!”李明用力點頭。
“稱重時的賬本記得清清楚楚!在場的不止有我,還有省報的一名記者同志,他那里也有記錄!
更有農科院的張研究員,他親自抽樣測產,數(shù)據(jù)都在他的工作手冊上!他們都可以作證,我說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他急切地補充著人證,試圖用更多可信的名字來加固這事實的基石。
鄧老深邃的目光微微閃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產量是真是假,不能靠憑空臆斷,也不能靠扣帽子。”
“我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立刻派出調查組,重新核算產量,核對所有賬目,走訪群眾。同時,對你反映的有人從中作梗、壓制真相的問題,也要一并調查清楚!我們要的,是經(jīng)得起檢驗的事實,不是主觀的猜測和武斷的結論!”
“我同意!”陳老洪亮的聲音緊跟著響起,他環(huán)視會場,目光尤其在幾個面色不豫的人臉上停留。
“不僅要查產量,還要查查,為什么反映真實情況這么難?為什么有人非要顛倒黑白,把活生生的增產說成是虛報浮夸?
“這背后,到底是什么思想在作怪!是不是有些人,腦子里那根‘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老弦,還沒扳過來?”
這最后一句,犀利無比,直指當時思想僵化的根源。
“好!”蘇老終于開口,一錘定音,“立即成立聯(lián)合調查組,由紀委趙青同志牽頭,農業(yè)、宣傳部門配合!給一周時間,把產量的真實情況,以及圍繞此事的所有問題,給我查個水落石出!”
“是!”趙青立刻起身,雷厲風行。
會議的風向徹底明朗。
一場圍繞糧食產量的真相調查,即將迅速展開。
而試圖阻擋時代車輪的螳臂,在事實的陽光照射下,已然無所遁形。
這一切,在山里焦急搜尋的趙振國并不知道。
他騎著烏云,緊緊跟隨著前方帶路的公老虎和母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