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皇上連聲叫好,長生便再接再厲,只說那假皇上在受到自己純陽靈氣焚燒時的痛苦慘狀,以此宣泄皇上積聚心中的怒氣。
長生曾經(jīng)主政戶部和御史臺,年紀(jì)輕輕就被封為異姓親王,可謂年少得志,風(fēng)頭無兩,到了他這個高度,是很難不受到皇上猜忌的,但長生卻做到了,而他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除了不眷戀手中的權(quán)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尺度和分寸拿捏的非常好,與皇上相處時并沒有因為自己能力過人忠心不二就輕易忤逆頂撞皇上,能順著絕不攔著,能說好聽的絕不說難聽的。m.biqikμ.nět
文武百官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有能力的忠臣,二是沒能力的忠臣,三是有能力的奸臣,四是沒能力的奸臣。
忠臣往往自詡清高,不愿阿諛奉承,貌似順著皇上說話自己就是馬屁精,就不高尚了,故此在和皇上的相處過程中只說自認(rèn)為正確的話,全然不考慮皇上愛不愛聽。
殊不知所有人都喜歡聽好話,皇上也是人,自然也不能例外,皇上不愛聽就不納諫,久而久之就會慢慢疏遠(yuǎn),到得這時,那些以忠臣自居的臣子就會滿心委屈,認(rèn)為自己忠心報國,是皇上有眼無珠。
而奸臣往往擅長揣摩圣意,為了討皇上歡心,全然不顧后果,無底線的順著皇上,各種迎風(fēng)拍馬,搞得朝堂之上烏煙瘴氣,黎民百姓苦不堪。
只要細(xì)心總結(jié)就能發(fā)現(xiàn),其實皇上喜歡的并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而是誰能讓他感覺舒服,皇上就喜歡重用誰,這其實完全符合人性,因為誰也不喜歡跟那些自己一看見就煩的人待在一起。
故此,真正的忠臣除了忠心和能力,還得有跟皇上愉快相處的技巧,不能成天以清高自居,以風(fēng)骨自詡,放不下顏面,彎不下身軀。
實則不止是皇上與臣子,普通人的相處也是這般,空有一腔真心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還得時刻考慮對方的感受,不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得做對方希望你做的事情,只有這樣才是真心對別人好,也只有這樣才能與對方長久相處。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其最終結(jié)果就是自己掏心掏肺的對人家好,結(jié)果卻惹得人家反感疏遠(yuǎn),而自己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委屈的捶胸頓足,痛哭流涕的罵人家沒良心,全然不會反省自己之前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沒考慮對方的感受。
長生說話的同時一直在幫皇上推拿,這一幕若是被朝臣看到,定然會罵他是個馬屁精,一個堂堂的親王竟然給皇上捏胳膊推背。
很多時候誤會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普通人只看到長生在給皇上捏胳膊推背,但張善卻能看到長生在推拿之時用上了些許靈氣,在緩解皇上痛楚疲勞的同時令皇上始終保持清醒,不至于因為劫后余生的放松而睡過去。
皇上獲救之后最需要的就是休息,但這時候絕對不能讓皇上睡過去,因為直到這一刻皇上還不知道這一個多月都發(fā)生了什么,必須讓皇上盡快知曉并及時做出補(bǔ)救措施,如果讓皇上臥床休息,怕是這一覺得睡上個幾天幾夜,什么事兒都耽誤了。
不多時,周公公來到后殿門外,他是三個太監(jiān)總管之一,平日里見皇上是不需要通報的,但此時情況特殊,周公公也被禁衛(wèi)攔在了殿外。
聽到周公公的聲音,長生明知故問,“何人自殿外喧嘩?”
“回王爺,奴才周順,有要事啟奏皇上?!敝芄缘钔饣卦?。
皇上此時對身邊的所有人都充滿了怨氣,聽得周公公語,下意識的想要發(fā)火,但不等其開口,長生就搶先開口,“進(jìn)來吧?!?
長生既然開口,皇上自然不會駁他面子,周公公得以進(jìn)殿。
皇上原本是滿臉不耐煩的,待得看到周公公手里拿著的文簿,方才隨口問道,“你拿的什么呀?”
周公公雙手呈舉文簿,恭聲回話,“回皇上,自上月初八奴才便發(fā)現(xiàn)皇上舉止有異,不同往日,奈何奴才人賤位卑,便是心中存疑亦不敢妄猜打探,無奈之下只能用心觀察,暗自留心,剛才聽得羽林軍緝拿反賊,奴才便趕來相見,這上面記載著那個大逆惡賊自上月初八至今所寵幸過的所有后宮嬪妃的名單,其中八位嬪妃并不在內(nèi)廷官記之列,或許知道反賊下落?!?
聽得周公公語,皇上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一群瞎眼愚婦,朝夕陪駕竟然真假不分,還不如你個五體不全的閹人,傳旨下去,所有壞了名節(jié)的妃嬪連同宮女太監(jiān)盡數(shù)殺了?!?
不等周公公接話,長生便搶先開口,“皇上息怒,還是先抓起來吧,審過之后再殺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