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之所以在眾目睽睽之下兌現(xiàn)自己此前對降卒的承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讓被俘的十幾萬叛軍知曉此事,他是朝廷的親王,能夠代表朝廷,他的作風就是朝廷的作風,得讓這些被俘的叛軍知道朝廷多有仁義,絕不會虧待為大唐出力賣命的士兵。
長生抬手示意降卒站立起身,隨后轉(zhuǎn)身向東,沖席地而坐的被俘叛軍高聲說道,“爾等目無王法,忤逆謀反,實屬大逆不道,罪大當誅……”
不等長生說完,被俘的叛軍就開始驚呼聒噪,只道先前已經(jīng)答應(yīng)他們只要放下兵器就能保全性命,此番竟然出爾反爾。
“肅靜!”不遠處的釋玄明催動靈氣,施出了佛門獅子吼。
獅子吼不同于提氣發(fā)聲,聲傳四野,震蕩心神,一聲肅靜過后,整個戰(zhàn)場鴉雀無聲。
長生繼續(xù)說道,“朝廷向來正大光明,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爾等為虎作倀,對抗朝廷,實乃死罪,但眼下正值朝廷用人之際,便暫留爾等性命,容爾等戴罪立功,以贖己過。”
由于戰(zhàn)場上降卒太多,長生每說一句話都會停頓一段時間,以免眾人聽不清楚,但令他沒想到的是他只要稍作停頓,戰(zhàn)場上的降卒就會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見此情形,長生怒氣陡生,“再有人竊議發(fā)聲,即刻誅殺降卒,一個不留!”
如果敬酒好使,罰酒也就不會出現(xiàn),正是因為敬酒有時候不好使,所以罰酒才有存在的必要,聽得長生語,整個戰(zhàn)場上瞬時死寂一片,鴉雀無聲。
長生隨后沒有立刻說話,而是挑眉冷視眾人,此時戰(zhàn)場上的降卒已被嚇的亡魂大冒,別說低聲說話了,便是放屁都不敢。
長生一直不說話,降卒就一直緊張,因為在他們看來長生此時已經(jīng)動了殺機,之所以一直不說話就是在等著有人不知死活,觸其霉頭。
足足幾十滴水的工夫,長生都沒有說話,由于過度緊張,戰(zhàn)場上的降卒無不滿頭大汗,此時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有人無知無畏,蹦出來叫嚷挑釁,進而連累了自己。
好在不知死活的人并未出現(xiàn),等了良久長生終于再度開口,“爾等當時刻牢記,爾等曾經(jīng)助紂為虐,反叛朝廷,此時皆為戴罪之身,日后若敢違抗軍紀,消極怯戰(zhàn),當數(shù)罪并罰,斬首滅門?!?
長生故意將滅門二字加重語氣,不是每個人都吃敬酒的,不識抬舉的大有人在,吃硬不吃軟的人也遠比吃軟不吃硬的人要多的多。
長生隨即又道,“但爾等也并非沒有出頭之日,只要聽從號令,勇敢作戰(zhàn),立下軍功,便可抵消前罪,若是屢立軍功,當累功擢升,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長生說到此處轉(zhuǎn)頭看向不遠處的釋玄明,釋玄明會意,再施獅子吼,“王爺訓話,你們記住不曾?!”
聽得釋玄明語,戰(zhàn)場上的降卒這才出發(fā)聲,由于膽怯羞愧且無人引領(lǐng),回應(yīng)之聲便多有雜亂。ъiqiku.
長生本想轉(zhuǎn)身離開,突然想起一事,便再度提氣發(fā)聲,“內(nèi)兄張善真人乃上清天師,而今官拜太師,統(tǒng)領(lǐng)三軍,先斬后奏,生殺予奪?!?
只要長生開口,降卒便不敢說話,而沒有得到他的允許,連出聲應(yīng)答都不敢。
將該說的說完,長生這才轉(zhuǎn)身離場,他并未領(lǐng)兵統(tǒng)帥,之所以越俎代庖出訓示,主要是為了讓降卒擺正自己的位置,任何人犯了錯誤都要付出代價,這些降卒自然也不例外,天下沒有干了壞事兒還能逃脫懲罰的好事兒,這些降卒手上大都沾了新軍士兵的鮮血,別以為打不過投降了就能徹底免罪。
而這些話也只能由他來說,因為他的名聲不好,出了名的心狠手辣,這些話由他說出來,能夠更好的震懾降卒,如果由張善說出來就達不到這種效果了,一來張善雖然恩怨分明,卻極為仁善,而壞人往往不怕好人。再者張善是上清天師,有些話說出來有損他的天師形象。m.biqikμ.nět
至于最后一句話則是直接表明了張善與自己的關(guān)系以及朝廷所賦予張善的權(quán)力,得明確告訴這些降卒張善是自己的大舅子,而且張善權(quán)力極大,他們的死活只在張善一念之間。
待長生離場,張墨快步迎了過來,雖然沒有說話,卻沖其投來感激眼神,因為她知道長生先前訓話并不是在耍威風,而是在背黑鍋當壞人,將好人留給了張善來做,經(jīng)他訓話過后,張善能夠更容易的收編駕馭這些漢中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