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說話之時,一名捕頭帶著幾名衙役自前廳快步來到后院,他們并不是知道長生等人是誰,只知道他們都是身居高位的朝廷命官,有京官到來,地方官差焉敢懈怠。
面對捕頭小心翼翼的詢問,長生并未隱藏自己的身份,不過在表明身份的同時也嚴令捕頭不得泄露眾人的行蹤,此外己方眾人只是路過這里,也沒必要知會縣衙和府衙的官員前來參見。
離開米鋪,楊開回到棺材鋪采買了香燭祭品,不放心他獨自上山,眾人便陪他一同前往青云山,到得山下眾人下馬等候,楊開獨自上山。
待楊開自山上下來,眾人立刻連夜動身,趕赴西南方向的落日山。
臨近三更,眾人趕到落日山附近,落日山位于群山之中,方圓數(shù)百里內(nèi)沒有人煙,大荒異聞錄雖然記載了落日山的大致方位,但是想在層巒疊嶂的群山之中找到那座名為落日山的山峰還是要費上一番工夫。
落日山是九陰元君的清修之地,九陰元君乃是截教的仙長,生活的年代遠在秦漢之前,南方潮濕多雨,草木旺盛,這為眾人的尋找增添了不小的難度。
好在長生粗通堪輿之術(shù),能夠看出哪些區(qū)域藏風(fēng)聚氣,地氣上佳,與天氣一樣,地氣也是真實存在的,自地氣好的地方居住修行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便有長生指點,眾人依舊折騰了半夜方才找到了大荒異聞錄里記載的落日山,由于年代太過久遠,當年的房舍建筑早已不復(fù)存在,眾人也沒有找到山洞或洞府,最終只在避風(fēng)之處找到了一面石壁,石壁上刻有不少遠古文字,多年的風(fēng)吹日曬,大部分文字已經(jīng)無法辨認,其中一句‘三花聚頂送落日,五氣朝元迎朝陽’說明此處確是落日山。
石壁上的文字大小不一,可以辨識的那些語句前后也并不連貫,由此可見石壁上記載的并不是什么經(jīng)文和心法,更像是九陰元君銘文自省,記錄感悟的地方。
石壁上最后的一句話刻的很深,字跡也大,“敬畏大道無常,不敢參透天機?!?
在長生察看石壁文字的同時,楊開等人再次對整座山峰進行了仔細搜尋,依舊一無所獲。
南方多雨,黎明時分突然開始下雨,眼見雨越下越大,眾人只能離開此處,出山避雨。
雖然白跑了一趟,眾人卻并不失望沮喪,一來此前已經(jīng)自西夜國尋到了一炁真經(jīng),二來眾人常年跟隨長生,耳濡目染之下心境多有開闊,知道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也不是所有的耕耘都有收獲。
天亮之后,眾人循著官道找到了一處驛站,眾人此番出行都帶了坐騎,自驛站休息不但更安靜,還能更好的照料坐騎。
在睡下之前,長生照例感知了一下其他靈符的情況,云真子的氣息此時仍在東海之濱,自昨天至今始終不曾移動過,有兩枚銅符出現(xiàn)在了關(guān)內(nèi)道的同一位置,這一發(fā)現(xiàn)令長生陡然皺眉,不過很快他便放松了下來,因為那兩枚銅符乃是宗平子和王仕仁,宗平子乃太清道人,而王仕仁的師父劉道一亦是太清道人,有了這層關(guān)系,二人不會自相殘殺,之所以聚在一起,很可能是在分析形勢,商議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