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遠一聽,心里頓時“咯噔”一下,他明白張震問的是竹下集團入股這件事是誰牽的線。
他在心里暗嘆,張震這小子真是個人精,這么關鍵的問題一下就抓住了。
他頓時陷入左右為難之際,沉吟了好幾秒,才低聲道。
“其實你也認識,說起來都不是外人......”
話說到一半,他忽然住口,用口型悄悄說了一個字。
張震定睛一看,看出他比的是個“郭”。
張震微微點頭,輕聲說了一個“謝謝”。
此刻,餐桌上的菜還沒上齊,但戴光遠和女兒戴琳娜已經(jīng)坐不住了。
戴光遠心里亂糟糟的,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完全沒了繼續(xù)用餐的心思。
戴琳娜也察覺到父親的異樣,知道今天這頓飯已經(jīng)沒法好好吃下去了。
兩人起身,向張震告辭。
張震也沒再挽留,只是約好了明天安排財務和法務去找戴光遠,簽協(xié)議過戶相關事宜。
送他們出門之際,張震說了一句——小心島國人,別讓他們算計了!
戴光遠重重點了點頭,上車而去。
等戴家父女走后,張震叫人撤掉剛才的殘羹剩菜,讓廚房重新上菜,他和槐婷婷都沒吃飽呢。
槐婷婷微微起身,親自幫張震倒了一杯酒,然后柔聲說道:“你今天是臨時起意吧?”
她一邊倒酒,一邊偷偷觀察張震的表情,心里好奇極了,急切地想知道張震做出這一系列決定背后的真正原因。
張震靜靜地端起那杯酒,緩緩送到唇邊,仰頭一飲而盡,隨后溫和地笑了笑,眼神中透著一絲從容與篤定。
“其實我早就對航空公司不感冒了!”
他的聲音不疾不徐,仿佛在訴說著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他微微瞇起眼睛,陷入了回憶之中。
還記得上一世看過的一篇報道,那是在零零年的時候,華夏所有航空公司的所有機型加起來,數(shù)量竟然還不到五千架。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米國僅僅一家西北航,飛機數(shù)量就有五千多架。
這巨大的差距,讓他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波瀾。
這說明什么呢?他在心里暗自思忖,國內(nèi)航空業(yè)的發(fā)展實在是太緩慢、太落后了。
而究其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經(jīng)濟實力不夠雄厚,進而導致市場需求不足。
當時,戴光遠前來尋求合作,張震并非對這個項目滿懷期待。
若不是為了試探一下國內(nèi)航空市場的水有多深,再加上不想讓戴光遠難堪,他根本就不會輕易答應合作。
其實,他的心思早就放在了在國外創(chuàng)辦國際航空公司上,對于國內(nèi)航空業(yè)這趟渾水,他并不想輕易涉足。
只是,他也未曾料到,會這么早就做出撤資的決定。
這一次,戴光遠打算和島國人合作,而且從他的態(tài)度來看,十分堅決。
張震敏銳地嗅到了其中隱隱約約的陰謀味道。
再加上他本就有了退出的想法,而且從心底里厭惡與島國人合作。
所以便借著這個機會,順勢而為地撤了股,還巧妙地拿回了移動公司的兩成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