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利益的階級。
余成的話一出,楊競直接扶額苦笑,這年輕人,真是啥話都敢說啊。
勛貴制度,自古有之。大概分為親王、郡王、公、侯、伯、子、男七等。親王和郡王是只有皇族才能獲得的爵位。公、侯、伯、子、男是異姓功臣可以獲得的爵位,在這個時代,親王和郡王是實封的,也就說是有封地的,公、侯、伯、子、男是有食邑的。所謂的實邑,就是一個行政區(qū)域內(nèi),所有的百姓的稅,都交給那個勛貴。
像秦國公吳晉,就是食邑300戶,也就是說,臺安縣300戶居民的稅收,都是直接交給吳晉的。就連余成自己,也是被封為襄平侯,食邑200戶,余成這是連自己都不放過了。
果然,余成的話一說完,整個大殿都炸了,勛貴們紛紛指責(zé)余成違背祖宗制度,陷陛下于不義。楊競倒是沒有說話,只是笑瞇瞇的看著眾臣,不知道心里想些什么。
“陛下,臣有本奏”這個時候,吳晉出班了,他知道自己不出班不行了,畢竟自己既是百官之首,又是勛貴領(lǐng)袖。
“準(zhǔn)奏”楊競對吳晉倒是一直是好脾氣。
“陛下,余大人所,只是體諒百姓,但我大遼目前國勢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yè),倒是不宜更改祖制”吳晉這是表態(tài)了。
吳晉的政治情商非常高,他絕對不相信這是余成的個人行為,背后肯定是楊競授意的??墒潜菹聻槭裁匆∠獾睾褪骋刂贫?,在吳晉看來,就是為了敲打勛貴集團(tuán)吧。
其實吳晉什么都明白,只是他的士大夫階級的出身,決定了他的利益所在。在楊競艱難和自己自身難保的時候,吳晉會堅決的支持楊競,但是在現(xiàn)在局面穩(wěn)定下來,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他肯定要為本階級謀取利益。這就是所謂的“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利益的階級”。
而余成則是得到了個人的利益,知道只要自己一心一意跟著楊競,就會過的越來越好,所以余成才愿意出頭,甘愿當(dāng)楊競的棋子。
聽了吳晉的話,楊競點頭,然后開口道,“長平所有理,食邑制度不變。敬中說的也是公忠體國的話,食邑由原來的100戶增加到15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