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赤金靈針以及附近的幾處幻景,秦桑試圖理清一些脈絡(luò),找出蛛絲馬跡,但一無所得,便不再耗費心神。
修煉一段時間,秦桑自入定中醒轉(zhuǎn),思索片刻,召喚出箓壇。
箓壇內(nèi),法箓真形所化的神霄雷璽緩緩轉(zhuǎn)動,已有凝實之象。
心念轉(zhuǎn)動,承載五雷秘箓的符形浮現(xiàn)在腦海,并分解出下一道將要凝煉進箓壇的散形。
不過,修行至今,用來凝練箓壇的雷龜妖丹幾乎耗盡威能。
秦桑一直沒能獵殺到雷獸。
具山治盡管常有拍賣會、交易會,符合他要求的高品階雷屬靈物也極為少見,即使出現(xiàn),大概率會落到雷霆左右府的真人手中,輪不到他們這些散修。
符形,道庭和雷霆左右府有關(guān)法箓的典籍,一一在秦桑腦海流過。
有先賢闡釋,參悟符形并非難事,秦桑很快明悟,默默催動法相。
青鸞法相和鳳翼同時浮現(xiàn),洞府內(nèi)彌漫青光。
接下來,秦桑準備通過青鸞法相引動鳳翼中的青鸞本源雷力鑄壇!
很早之前秦桑便有這種想法,之前每次探索治壇,秦桑都會趁機加深對法相和鳳翼的領(lǐng)悟,去做嘗試。
經(jīng)過一次次試探,秦?,F(xiàn)在有不小的把握,能夠引出一絲鳳翼中的本源雷力。
唯一的問題是,箓壇能不能承受住青鸞本源雷力。
靈物位階太高,威能太強,可能會反沖靈竅,導(dǎo)致符形散亂,鑄壇失敗,在剛受箓時是有過先例的。
青鸞本源雷力位階有多高,秦桑沒有準確的概念,但青鸞生前修為肯定遠勝過他。
秦桑仍然要做嘗試,原因是隨著三階法箓疊竅合形,逐步完整,箓壇遠比當年穩(wěn)固,應(yīng)能承受更強的沖擊。
他現(xiàn)在就是要試一試箓壇的極限。
若能成功,不必外求。
青鸞法相在他頭頂盤旋一圈,俯身投入體內(nèi),秦桑氣勢為之一變,鳳翼上的羽毛微微顫動,光澤流轉(zhuǎn)間,更為璀璨晶瑩,根根翎羽猶如玉雕。
秦桑微微斂目,心神和法相連接,法相之力滲入鳳翼,感應(yīng)那本源雷力的存在。
這股力量在鳳翼中非常安靜,一旦觸及方知其本質(zhì)狂暴,更勝天雷,但對秦桑并不排斥。
鳳翼本就是秦桑身體的一部分,本源雷力和他朝夕相處,已經(jīng)有彼此相融的趨勢,何況秦桑融合法相,氣息接近真正的青鸞。
稍稍遲疑,秦桑用法相之力包裹本源雷力,嘗試輕輕觸動。
并未出現(xiàn)反噬。
秦桑稍稍放心,試探著引動本源雷力,舉動非常小心,失敗了不知多少次方才引動一絲,導(dǎo)引而出。
當本源雷力脫離鳳翼,青色雷光剎那照徹整座洞府,無比刺目。
秦桑也不禁瞇起了眼睛。
肉眼無法看清任何事物,只有在秦桑的感知中,那絲雷力確切存在,緩緩移動到他的面前。
在雷光中心,有一絲極為微小的雷力,雖然微小,仍能維持閃電形狀。
觀察了一會,秦桑喃喃道:“以后就叫你青鸞真雷吧……”
青鸞真雷似活物,卷曲不定,但還算安定。
秦桑仔細體悟一番,繼續(xù)動作,用這絲青鸞真雷描摹剛剛領(lǐng)悟的符形。
許是青鸞真雷和他氣息相近的緣故,秦桑驚奇發(fā)現(xiàn),控制青鸞真雷描繪符形的這一步并不難。
不多時,虛空中浮現(xiàn)一道青色的符形,符形中電弧不斷閃爍,給人一種非常危險的感覺。
靈物位階越高,所需越少,僅僅一絲青鸞真雷,便能構(gòu)筑完整的符形。
接下來要將符形嵌入箓壇,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
秦桑神情凝重,引動符形緩緩靠近箓壇,雷光閃爍間,向內(nèi)融入。
不等符形完全嵌入,箓壇突然劇烈震動起來,神霄雷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虛幻起來,旋即濃郁的青光在箓壇內(nèi)部爆發(fā),整座箓壇似要隨時炸開一般。
秦桑面色大變,瞬間施展數(shù)道印訣,強行將青光從箓壇剝離出來。
大袖一揮,洞府石門轟然洞開,那道青光游龍般沖出洞府。
‘咔嚓!’
‘轟隆隆……’
霹靂驚天,響徹花田。
這一刻,整座空間青光彌漫,一道青色的閃電仿佛劈開了天穹,轉(zhuǎn)瞬即逝。
雷音回蕩,經(jīng)久不息。
秦桑不知何時站在洞府門前,看著青鸞真雷爆發(fā)制造的聲勢,想到方才的一幕,不禁后怕。
青鸞真雷顯然位階太高了,差距太大,超出了箓壇能夠承受的極限。
只可惜,位階雖高,能被他控制的數(shù)量太少,暫時不成氣候。
“那頭青鸞,果然不簡單……”
秦?;叵氲玫角帑[真雷的經(jīng)過,想象不出,這些強大的神獸為何變得那么虛弱,隱匿在一個小千世界。
他轉(zhuǎn)身回到洞府,見被嚇到的火玉蜈蚣躲到了洞府角落,瑟瑟發(fā)抖。
首次嘗試失手,且看起來幾乎不可能成功。
秦桑卻從中看到了轉(zhuǎn)機,坐回蒲團,凝視箓壇,面露斟酌之色。
冥思苦想數(shù)日,秦桑終于理清頭緒,開始第二次嘗試。
前面的步驟和上次沒有區(qū)別,依舊是青鸞真雷構(gòu)筑符形。但在符形嵌入箓壇時,秦桑心神的消耗是之前數(shù)倍,不再是簡單的嵌入,而是主動引導(dǎo)青鸞真雷的氣息,融入箓壇的每一道符形、每一個角落。
符形箓壇,并非簡單的疊加,而是和之前的符形結(jié)合成為一個整體。初階玉清召雷符、二階流金火鈴雷召、三階五雷秘箓,一脈相持。
秦桑此舉相當于在搭建箓壇的過程中同時改造地基,并緩和沖突。此舉需要修士對法箓、對靈物特性都有深厚的理解,擁有精妙入微的控制力,一絲一毫的不偕都會功虧一簣。
常人難以做到,僅憑秦桑自己也不可能成功,依仗青鸞法相才敢于嘗試。
事實證明,秦桑的想法可行。
隨著符形成功嵌入箓壇,化為一體,秦桑嘴角微勾,露出笑容。
箓壇似也染上了淡淡的青光。
秦桑感應(yīng)箓壇,直覺融入青鸞真雷后箓壇會有改變,但現(xiàn)在剛剛開始,變化不明顯。
或許,這座箓壇,這枚神霄雷璽,以后不僅僅只用來穩(wěn)固真元……
秦桑心里想著。
箓壇有了著落,他便放下心來,繼續(xù)不知疲倦的修煉。
就在秦桑入定修行的這段時間,外界已經(jīng)變天。
道庭和鬼方國之間征戰(zhàn)不斷,但此次局勢變化之快,較之以往也是非常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