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門門主史大郎辦事不力,狐族應(yīng)妖皇之召赴外域征戰(zhàn),族長狐三笠親自出馬,以示重視,率族人停駐于龍芻山,諸事繁雜,千頭萬緒,前后花費(fèi)月余才安定下來。遣人去請史大郎議事,三請不至,一味拖延,狐三笠失去了耐心,正待翻臉拿他立威,妖皇忽然降旨,史大郎竊取地氣,顛覆地維,罪不可赦,命狐三笠酌情處置,不得有誤。
狐三笠斟酌再三,喚來狐將軍,命他去馬芝溝走一趟,將史大郎拿來,如他不愿束手就擒,干脆打殺了事。史大郎史玄雒父子繼承了四臂山岳主的血脈,又修煉血?dú)饷匦g(shù),頗有幾分神通,不過狐將軍在浮生之墓鎩羽而歸,為回復(fù)“六尾境”,又耗去族內(nèi)許多靈丹妙藥,惹來諸多非議,這一趟差事半是懲戒,半是避禍,狐將軍心知肚明,匆匆上路,徐徐緩行,卻并不急于一時。
狐將軍離開龍芻山時,恰好被狐首丘看到。
狐首丘是遺腹子,其母在九尾洞中懷胎三載,難產(chǎn)而死,侍女只當(dāng)她誕下一死嬰,隨手拋入埋骨洞,陰氣鉆入七竅,將他悠悠喚醒。狐首丘生而有靈,四處啃食尸骨活了下來,哇哇而哭,驚動一瘸腿的狐奴,將他救了起來,撫養(yǎng)長大。狐首丘本名狐埋骨,因血脈差強(qiáng)人意,被長老狐千烹收養(yǎng),易名狐首丘,修煉狐族功法,不顯山不露水,磕磕碰碰過了“三尾境”,遠(yuǎn)遠(yuǎn)落后于狐將軍。
然而誰都沒有料到,狐首丘韌性十足,厚積薄發(fā),一境一境走得極其踏實(shí),竟從同儕中脫穎而出,率先突破“六尾境”,壓過少主狐將軍一頭,成為年輕一輩的第一人。狐族族長須得有“九尾境”的修為,眼看狐將軍止步不前,而狐首丘后發(fā)先至,狐千烹動了心思,暗中聯(lián)合諸位長老向族長建,要剝奪狐將軍少主之位,但狐三笠并沒有立刻答應(yīng)。
狐首丘深知自己出身不正,生父生母都是卑微賤種,不及狐將軍血統(tǒng)高貴,一開始他也沒抱什么非分之想,直到有一日,浮生子來到狐族與族長密談,偶然看到他,一時興起,向狐三笠說了句“此子大有可為”,命狐首丘幫他做件事,日后自有其好處。
浮生子命他所做之事,正是獵殺大妖,剝?nèi)⌒母[中一點(diǎn)成形的血?dú)狻?
因狐千烹等長老聯(lián)手逼宮,狐三笠心存芥蒂,對狐首丘態(tài)度淡淡的,并未打聽浮生子托付他何事,這意味著狐首丘只能靠自己,無法從狐族獲得任何幫助。妖族自相殘殺是大忌,尤其是有名有姓的大妖,不可輕易下手,狐首丘思忖再三,沒有向養(yǎng)父透露分毫,只是以歷煉為由,入外域隨機(jī)應(yīng)變,便宜行事。
外域乃人妖二族修士爭斗之地,大妖忽然銷聲匿跡,亦數(shù)尋常,血仇自然會算在人族頭上,沒人會揪住不放。狐首丘改換形貌,隱藏手段,易名為“邱壽”,與法相宗田嗣中聯(lián)手捕獵大妖,各取所需,手頭積累起足夠的血?dú)?,就以“星符”傳送給浮生子。皇帝不差餓兵,浮生子沒有虧待他,投桃報(bào)李,傳下一門錘煉妖氣的法訣,與狐族功法相輔相成,狐首丘潛心修煉不輟,尾尻隱隱發(fā)酸,發(fā)麻,發(fā)癢,似乎要長出第八條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