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臻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格物之學,普及不易,然工部能派員深入市井宣講,已屬難得。
他未打擾,悄然離開。
穿過市集,來到一處相對僻靜的街巷。
這里多是民居,粉墻黛瓦,青石板路被歲月磨得光滑。
幾個孩童在巷口追逐嬉戲,笑聲清脆。
一位老嫗坐在門前的矮凳上,瞇著眼,就著晨光縫補衣物。
墻角,幾只肥碩的母雞悠閑地啄食著地上的谷粒。
“王婆婆,您家領了孤老糧沒?”一個提著菜籃的婦人路過,停下腳步問。
“領了領了……”老嫗抬起頭,臉上皺紋舒展,“月初里正親自送來的一斗米,半斤油還有兩百文錢,夠老婆子吃用一陣了?!?
“那就好!”婦人笑道,“朝廷如今真是體恤咱們……”
“是啊是啊……”老嫗連連點頭,“聽說是陛下親自下旨要善待孤老?!?
林臻腳步微頓。
慕容嫣……她果然將此事放在心上。
設立“孤老撫恤司”,由戶部撥款,地方里正負責發(fā)放,確保真正惠及無依無靠的老人。
此事雖小,卻見仁心。
“這位郎君,您找人嗎?”老嫗注意到他,和善地問。
“路過?!绷终槲⑽㈩h首。
“哦……郎君慢走……”老嫗繼續(xù)低頭縫補。
臨近午時,林臻來到城南的“文華坊”。
此處書肆林立,墨香四溢。
不少身著儒衫的學子穿梭其間,或駐足翻閱,或低聲交談。
“掌柜可有新版的《格物初階》?”一個年輕學子問。
“有,剛到貨!”掌柜從柜臺下取出一本裝幀樸素的藍皮書,“楚大家編撰,工部監(jiān)印,里面有杠桿原理、滑輪應用、簡易水車圖說,都是實用之學,才五百文!”
“五百文?這么便宜?”學子驚訝。
“朝廷補貼,推廣格物之學,造福民生!”掌柜笑道,“陛下說了,學問不能只藏在書齋里,要惠及百姓!”
“陛下圣明!”學子肅然起敬,掏錢買下。
林臻在書肆外駐足片刻,看著學子們爭相購買《格物初階》、《農桑輯要》、《百工圖譜》等實用書籍,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慕容嫣此舉,開風氣之先,將學問從高閣引向田野工坊,功在長遠。
日頭漸高,林臻轉回朱雀大街,在一家名為“清風樓”的茶肆二樓臨窗雅座坐下。
要了一壺碧螺春,幾樣精致茶點。
憑窗望去,長街繁華盡收眼底。
車水馬龍,行人如織。
商販吆喝,顧客盈門。糧店門口,伙計正卸下新到的“江南貢米”,米粒飽滿晶瑩。
布莊前,婦人挑選著“蘇杭新綢”,色澤鮮亮。
藥鋪里,坐堂郎中為病人診脈,學徒忙著抓藥。
更有挑著擔子的貨郎,搖著撥浪鼓,叫賣著針線、糖人、泥哨等小玩意兒。
孩童們圍著貨郎嬉笑追逐,清脆的笑聲灑滿長街。
遠處,運河碼頭方向,帆檣林立,號子聲隱約傳來。
那是漕運的船只正在裝卸貨物,將南方的絲綢、茶葉、瓷器運來,又將北方的毛皮、藥材、煤炭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