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陣叫罵聲的,疑惑的,詢問聲頓時在會場響了起來,而陳凡也全然不理會,頓了頓又繼續(xù)說道。
“金縷玉衣,顧名思義,是用金縷編成,漢代皇帝和貴族死后用為殮服,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而成,這種就是人們?nèi)粘Uf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金能夠保持尸骨不朽,更把金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征,而大會出示的這件金縷玉衣,小巧玲瓏,制作工藝極其的細膩,雖然與歷史上描述金縷玉衣的形狀各不相同,但各位不妨仔細看看這件金縷玉衣內(nèi)側,里面刻有一行字,公元75年,漢明帝劉莊之子,劉權”說道這里陳凡停了下來,而此刻評審團卻示意陳凡繼續(xù)說下去,絲毫沒有去檢查這件金縷玉衣的內(nèi)部上的文字。
“劉權,乃漢明帝劉莊之子,也是劉莊欽定的太子繼位人選,當時欽定太子之時劉權年僅八歲,后遭到后宮宣妃的嫉妒慘遭毒手,而后被人謀害致死,當時的劉莊為劉權舉行了風光大葬,葬禮按照當時太子的最高規(guī)格舉行,而這件金縷玉衣就是當時的陪葬品,因為年紀小,身體發(fā)育不完全,所以這件金縷玉衣就比正常的小了許多,而許多工藝也更加的精湛,以至于出土之時不引人注意,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小,同時也是最為完整與新異的一件金縷玉衣,我說的對嗎?”說完陳凡露出了一個自信的微笑望向評審團。
評審團的人在聽完了陳凡的講解后,坐在臺上的專家們一個個的站起了身,為陳凡鼓掌,不用說話,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陳凡說對了。
只是讓人奇怪的是,這么一件稀世國寶,怎么國家會不公諸于世呢?隨后專家團們給出了答案。
“這位年輕人,你說的很好,很正確,只是我有些疑問,這件國寶級的金縷玉衣目前為止還沒正式對外公布,怎么你會那么詳細的知道它的來歷呢?”坐在專家評審團的一位年僅八旬老者緩緩的走向了陳凡詢問道。
“我說我能與它交談,你信嗎?”陳凡似答非答的回答了那位老者提出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