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
這個用人工噴水模擬結(jié)冰條件的思路倒不是常浩南的首創(chuàng)。
實際上,人類最初進行的結(jié)冰試驗,就是在地面上,靠一個架高的結(jié)冰噴霧塔制造人工冰霧完成的。
到了70年代的時候,美國空軍開始使用c-130運輸機改裝的結(jié)冰噴霧機,但受制于當(dāng)時噴嘴的霧化能力,只能在200kh速度范圍和1000高度范圍以下進行試驗,因此大多數(shù)時候都用來測試直升機。
而常浩南設(shè)計的這套全新噴霧系統(tǒng),則可以支持更廣闊的使用范圍,完全可以對螺旋槳,甚至亞音速的噴氣式飛機進行測試。
畢竟轟6飛個700-800kh還是沒問題的。
所有人都馬上看出了這套東西的潛力——
如果以后有了更大的運輸機,甚至可以把它搬上去,以獲得更長的噴霧持續(xù)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過去自然結(jié)冰試驗只能看天吃飯的現(xiàn)狀。
要知道,過去美國之所以在飛機結(jié)冰研究領(lǐng)域一家獨大,就是因為他們每年幾乎有8-9個月都可以進行試飛,而其它國家都沒有這個條件。
“這架飛機是不是還應(yīng)該有一套控制系統(tǒng),通過控制流量和噴嘴的氣壓變化來形成不同直徑的水霧?”
氣象學(xué)專業(yè)的林國范率先拋出了自己的問題:
“沒錯,控制系統(tǒng)可以容納在以前的加油吊艙里面?!?
常浩南點了點頭:
“至于控制員么……”
他看向黑板上畫著的示意圖,遲疑了一下:
“或許只能委屈他呆在原來尾炮手的位置了……”
早期型圖16轟6的尾部有一個可以容納一個人的艙室,用于操作自衛(wèi)炮塔。
轟油6上面取消了尾炮,但這個位置卻因為實在沒辦法利用而被保留了下來,正好可以容納噴霧系統(tǒng)的控制人員。
唯一的問題是舒適性比較差。
“這個型號對于我們來說很重要,即便不考慮這次歐洲代表團的事情也一樣?!?
懷國莫這次直接給出了一錘定音的決斷:
“既然是轟6改出來的,又是結(jié)冰測試飛機,那我覺得不如暫時定名為轟6j,小常同志覺得怎么樣?”
“唔……”
其實照理來說,命名這種事情并不重要,隨便安個編號就完事了。
不過對于轟6,情況還是比較特殊的。
在常浩南重生之前,轟6j是一種發(fā)展自轟6k的導(dǎo)彈載機。
雖說在如今這個時間線上未必還是如此,但對于常浩南來說還是感覺怪怪的。
“我覺得這種單個字母的后綴,還是留給航空兵部隊的作戰(zhàn)飛機來用吧。”
“結(jié)冰噴水機的英文是airborne
icg
tanker,就叫轟6ait,這樣也更容易讓那些歐洲人看懂?!?
面對常浩南提出的不同意見,懷國莫倒也并未堅持:
“有道理,那就按照小常同志說得來辦吧!”
代號嘛,確實不重要。
隨后他用半開玩笑的語氣道:
“不過,給航空兵部隊留這么多字母,難道小常同志覺得,咱們的轟6還能改出這么多型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