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反輻射圣體
之前談十一號工程的時候,華夏這邊就已經(jīng)在那一攬子協(xié)議里面,購買了一批kh31系列超音速空對面導彈進行試用。
既有反艦型號,也有反輻射型號。
不出意外的話,很快也會跟上一世一樣,進一步引進技術資料,以鷹擊91的名義進行國產(chǎn)化,成為華夏空軍最主要的防區(qū)外打擊武器之一。
實際上,就對付地面雷達和海軍艦艇而,這種大約650公斤重、僅僅彈頭都有100多公斤的武器已經(jīng)完全夠用了。
哪怕目標撤收及時,在導彈命中的時候已經(jīng)跑路,也有可能被巨大戰(zhàn)斗部的沖擊波或者破片影響到。
雷達畢竟是一種相對脆弱的設備,尤其是碩大的天線部分哪怕受到比較微小的損壞,也往往會導致整個系統(tǒng)無法工作,需要經(jīng)過維修之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但有得必有失。
kh31的設計用途決定了它并不需要太好的機動性,只要能以足夠的速度砸到目標頭上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kh31還有個隱患。
1995年的時候,美國麥道公司獲得了一筆訂單,要求研發(fā)一種模擬kh31的靶彈。
然后他們直接找星星設計局低價采購了一大批沒有戰(zhàn)斗部和導引頭的kh31,換了個涂裝并改名為a31,轉手就賺了一大筆……
從這個角度上說,麥道被波音并購,也絕對屬于自找的……
但總之,雖然缺少最要命的導引頭數(shù)據(jù),但kh31的彈道特性和雷達目標特性肯定是已經(jīng)被摸透了。
而r33雖然在空空導彈中算是比較笨拙的,但再怎么說也比一般的飛機,尤其是大型飛機要強。
還是一種幾乎未曾露面過的“新”武器。
如果換上一個反輻射天線……
要知道,常浩南之前改出來的殲轟電7,在搭配空干100吊艙的情況下,本來就有沿雷達信號進行被動搜索的能力。
堪稱先天反輻射圣體。
而未來,這個電子戰(zhàn)型號的平臺肯定會遷移到殲11上面,也就有了高空超音速拋射空空導彈的能力。
這二者搭配起來的話,對方的預警機……
應該會非??鞓?。
況且,就算不以預警機為目標,r33的射程和速度也并不比kh31差。
唯一的劣勢在于威力。
不過后者要那么大個彈頭主要還是因為考慮到反艦需求。
只是打打普通地面或者空中目標的話,40公斤也差不多夠用了……
聽到常浩南的想法,何明低頭沉思片刻,也點了點頭:
“你這么一說,我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我去洛邑考察霹靂12空空導彈的時候,那邊的董秉印總師好像也提到過,說r77原來的導引頭上,就集成了被動雷達導引功能進行測試。”
“不過后來發(fā)現(xiàn),中距彈的實際有效攻擊距離一般也就30-40公里,基本不可能摸到對面的預警機,沒什么實戰(zhàn)價值,所以后來r77-1,當然也是pl12的導引頭就干脆去掉了這個功能,把電能和空間集中到主動導引頭上去了?!?
空空彈的標定射程,都是在高空、載機和目標超音速對飛的情況下打出來的理想指標。
但實際作戰(zhàn)中很少有這樣頭鐵的敵人,所以基本要打個對折,甚至三分之一。
“嗯,r77的思路是好的,但是不應該放在個中距彈上面。”
常浩南繞著兩發(fā)r33走了一圈:
“俄國人那邊目前還處在混亂階段,不然估計也早就想到把主被動復合導引頭集成到像是r33和r37這樣的彈上面了?!?
而旁邊的何明此時已經(jīng)開始考慮如何執(zhí)行了。
他知道常浩南手頭已經(jīng)有兩個重磅項目,還要負責火炬集團的運營,再加上裝備工業(yè)司這個略顯奇葩的部門實際上也有不少事情是對方在管,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
那想來想去,也就只有剛剛把霹靂12扶上正軌的洛邑空空導彈研究院比較靠譜了。
于是他停住腳步,對正在圍著導彈繞圈的常浩南問道:
“這樣的話,那我再聯(lián)系一下洛邑014中心那邊,讓他們想想辦法?”
“反正我看三角旗那邊,也不太拿r33當回事,這個型號雖然制導方式落后了點,但是彈本身還是不錯的,射程足夠遠,到時候咱們給換個導引頭就行?!?
眼下這會,雖然大毛的情況比原來那條時間線上確實要好一些,至少核心工業(yè)部門算是已經(jīng)開始重新運轉起來-->>。
(請)
先天反輻射圣體
然而國家的大環(huán)境總體上是那么個德行,能夠獲得的資源依舊很有限。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所以現(xiàn)在主要工作仍然是把解體前夕就開始,但還沒來得及出成果的項目給收個尾。
只不過,或許是因為受到華夏(或者說是受到常浩南)這邊的刺激比較嚴重,所以相比于上輩子的遮遮掩掩,現(xiàn)如今他們的思路都已經(jīng)跟最早想通的蘇霍伊集團看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