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引理
在內容都已經梳理完畢的情況下,把整個證明過程寫成一篇格式像模像樣的論文,其實并不需要耗費太長時間。
一切都算是水到渠成。
到投稿到哪里。
這個證明雖然對物質世界沒有什么直接的“用處”。
但理論數(shù)學本來也不怎么在乎這個。
真要太功利了,那幫搞純數(shù)學的人沒準還要低看你兩眼。
總的來說,他的文章中包含兩個部分。
除了“對于任意一組高維數(shù)據(jù)x,一定存在一個映射關系,使x映射成為一組局部簡單的歐氏空間中的數(shù)據(jù)y”這個主結論以外,常浩南還對里奇流進行了一定的延伸和擴展。
該理論認為,如果在流形上給定一個度量,再用里奇流發(fā)展方程加以改進,流形的曲率也會隨之伸展。
而常浩南在證明自己主要猜想的過程中,順便證明了利用里奇流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拓撲手術,用以構造幾何結構,把不規(guī)則的流形變化為規(guī)則的流形。
在此之前丘成桐、李偉光和理查德·漢密爾頓已經在這一方向上進行了十幾年的研究。
實際上,常浩南在之前近一個月的整理過程中,也沒少參照這三位大神的論文。
而那個關于里奇流的猜想本身,就是丘成桐提出的。
這要是在工程界,像這種沒辦法證偽的假設,早就被當成工具用起來了。
但在理論數(shù)學界,顯然不能這么玩。
因此,常浩南的證明相當于給予了微分幾何領域的學者們兩個早就想用,但一直沒辦法用的工具。
根據(jù)數(shù)學界的慣例,不出意外的話,它們大概會被捏到一起,并命名為“常氏引理”。
至于這個常氏引理有什么用……
直觀來說,或許可以推動證明龐加萊猜想。
也就是“每個單連通的3維流形都同胚于3維球面”。
而證明龐加萊猜想本身……
常浩南前些天自然也嘗試過。
只是以眼下3級系統(tǒng)給他提供的理論水平,顯然還不足以讓他構思出一個“完整且可行”的思路來。
常浩南在文章最后也是這么寫的:
這兩項證明在微分幾何領域具備更深刻的意義,但由于本文的篇幅原因,我將在日后進行更加詳細的說明……
如果把龐加萊猜想比喻成一個裝滿珍寶,但卻被封死了的寶箱,那么,如今常浩南手中的工具,只能把它撬開一個縫隙。
而這篇論文中的某些部分,就是從縫隙中溢出來的些許寶藏。
這樣的寶藏,對于理論數(shù)學界來說,自然是足夠直接考慮所謂“四大神刊”了——
《數(shù)學年刊》、《數(shù)學新進展》、《美國數(shù)學會雜志》以及上面提到過的《數(shù)學學報》。
(請)
常氏引理
倒也沒什么值得選擇困難癥的。
1999年這會,四大神刊里面只有數(shù)學年刊接受和發(fā)行電子版論文,而且前面提到過的那幾位微分幾何大神也都跟這份期刊的關系密切。
于是……
選擇文件,上傳!
……
對于常浩南來說,這只能算是他科研路上的一個小插曲。
至少現(xiàn)在,他還不準備把理論數(shù)學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
因此,在完成投稿之后,他就把精力轉移到了準備國慶典禮上面。
畢竟,也就是這幾天的功夫了。
雖然不需要-->>常浩南著手做什么,但參加典禮的飛機幾乎有三分之一都裝著他參與或者主持設計的發(fā)動機,鄭良群已經不止一次發(fā)來邀請,叫他去津門wq區(qū)機場走訪視察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