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b
這條時間線上面殲11b的進展,可以說是非常順風順水了。
1999年5月,也就是恰好半年以前,常浩南的重型模鍛壓機課題組在為國慶獻禮的試生產(chǎn)過程中,鍛造出了用于殲11b新機體的
殲11b
而現(xiàn)在,常浩南把這個時間點提前了整整十年。
會引發(fā)什么樣的連鎖反應,連他自己都有些好奇。
北陵機場的停機坪面積不大,也用不著什么擺渡車,一行人步行走向廠房的方向。
除了112廠的職工以外,常浩南還在現(xiàn)場看到了幾位來自黎明那邊的技術人員——
這也很正常,新發(fā)上新機,肯定要有技術團隊來保障一下。
相比于前世,如今的殲11b在外觀上最明顯的區(qū)別在于機翼內側下方多了一對2000kg級別的重載掛點,以及增設了空中受油裝置。
隨著幾架伊爾78和伊爾78的到位,華夏空軍總算也有了相對穩(wěn)定的空中加油能力。
雖說換發(fā)之后超過4000公里的航程基本夠用,但這種東西總歸是多多益善。
“說起來,何總,02架原型機的進度怎么樣了?”
路上,常浩南突然開口向旁邊的何明問道。
正在車間門口停著的,是準備首飛的01架,按照習慣,02架是沒有設備只安裝配重的靜力驗證機。
只有做完全部,或者至少大部分靜力試驗之后,飛機才能被允許進行比較劇烈的高g值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