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整個數(shù)學史的郵件
之前在給常浩南寄過來的信里面,栗亞波就已經(jīng)表明了自己希望以結(jié)構(gòu)力學作為研究領域。
不過,“結(jié)構(gòu)力學”畢竟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范圍,大部分人窮其一生都只能從中再選擇一個更加具體的專精方向。
更別提區(qū)區(qū)一個畢業(yè)設計了。
當然,一般情況下,本科畢設嘛,都是隨便甩給某個師兄師姐,打打下手同時熟悉一下課題組和項目,然后就差不多過去了。
不過,栗亞波作為常浩南的開門弟子,待遇自然非同一般——
常浩南準備親自帶一帶他。
從制定培養(yǎng)方案開始的那種。
但目前常浩南自己手頭的項目只剩下一個渦扇10。
栗亞波畢竟還只是個本科生。
無論從能力角度還是保密角度考慮,都不適合直接讓他接觸這種等級的項目——
常浩南當年能直接參與八三工程畢竟是特殊情況,不可能作為常例。
所以,干脆讓對方自己選。
反正,以常浩南眼下在科工委系統(tǒng)的地位,只要不是太離譜的方向,都能馬上搞來項目。
而栗亞波也并沒有令人失望。
如此具體而有針對性的回答,顯然是早就考慮過的。
復合材料薄壁箱體,也算是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的課題了。
而且很有預見性。
這里的“箱體”并不局限于橫平豎直的六面體,而是也包括圓柱、橢球或者其他的不規(guī)則外形。
基本上算是航空航天領域未來二十到三十年中主要的攻關方向。
像什么大型客機的機體、火箭導彈的外殼之類,都會逐漸提高復合材料用量以減輕結(jié)構(gòu)重量。
比如之前歐直集團設計nh90的時候,就已經(jīng)考慮在機身部分使用大量復材。
只是直升機的使用環(huán)境確實比較惡劣,為了死摳那點重量放棄易維護性和抗損性屬于抓芝麻丟西瓜,所以才被常浩南給叫停了。
不過,在90年代末這會,復材應用還屬于妥妥的前沿領域,一個剛上大四的本科生能如此精確地選中,確實令人驚奇。
“說說為什么想做這個方向?”
常浩南問道。
“我不是跟李光老師做過一個小型無人機結(jié)構(gòu)設計的項目么……剛開始因為甲方給提供的發(fā)動機功率不足,李老師就考慮過完全用碳纖維代替金屬來制作無人機的機體?!?
“但是最后因為以前從來沒做過這方面的研究,所以甲方擔心設計風險太大,當然還有成本問題,總之最后還是用了鎂鋁合金。”
常浩南一時語塞。
上來就照量100復材機體,那確實是風險不小。
目前華夏飛機在復合材料用量這塊還普遍較少,而且主要的應用場合是次要位置的蒙皮之類不承擔高負荷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