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平衡
在離開國防科工委之后,常浩南很快聯(lián)系上了吳懿范。
得知后者就在國內(nèi)。
于是,便約對方
全球核平衡
直到盟軍行動結束之后,原本在二毛核問題上存在默契的幾個國家之間出現(xiàn)了一些矛盾,加之華夏本身就是合法擁核的五大善人之一,才讓這件事情至少存在了一些理論上的可能。
不過……
也就是理論上的可能。
即便常浩南本人也要承認。
沒有十足的把握。
成功失敗五五開,都算是比較樂觀的判斷了。
但聽老吳這意思,似乎情況又有變化?
低頭喝了口湯之后,吳懿范又解釋道:
“最開始,這個矛盾只是美國人給二毛施壓,要求把所有的核載具全部銷毀,而不能以抵債的名義交給俄國人,至于債務,美國人可以幫著還?!?
“其實這個變化只涉及到大約6-8架圖160轟炸機,還有大概20枚左右的鐵路機動洲際導彈,其它載具還是在照常進行銷毀?!?
“但是后來,兩邊好像是越吵越上頭,導致整個去核化工作都暫停,或者至少是大大放緩了……”
聽完整個過程,常浩南一時間不知道該說點什么。
雖然距離他改變盟軍行動的結果才過去一年多,但造成的影響已經(jīng)遠不止于巴爾干半島了。
進入90年代以來,美軍作為“天兵”的積威一直是其實行自身國家戰(zhàn)略的核心能力。
但這個屬性的作用還有另外一面。
神是不能流血的。
美軍當時選擇止損撤退,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擔心再打下去會重蹈“會說話的樹”的覆轍。
好歹在場面上維持了一個雙方平手的結果。
但顯然,你一個超級大國和一個小國打平,本身就已經(jīng)出大問題了。
“天兵不過如此”這個念頭一旦產(chǎn)生,那除非再表演一次犁庭掃穴,否則很難從他人心中完全消除……
總體上講,這應該是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