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刺激的一集
看來,跟殲11b那邊的情況不同,首支裝備殲10的部隊并沒有因為時間線的變動而受到影響。
仍然是這個“大紅鷹團”。
一方面,其駐地滇省hh州蒙自縣距離蓉城相對較近,且氣候比較溫和。
另一方面,44師131團也是早年間全軍僅有的7個夜航團之一。
妥妥的精銳——
別說是當年,哪怕在眼下的2001年,也并非全軍所有的航空兵單位都能在夜間起飛并執(zhí)行任務(wù)。
一方面是為數(shù)不少的白天型殲6和殲7飛機沒有裝備雷達,無法在夜間或低能見度條件下進行作戰(zhàn)。
另一方面,部隊訓練水平也很容易跟不上裝備水平的提高。
尤其是在目前這樣的快速換裝階段。
并不是說以前沒有全天候作戰(zhàn)能力的單位,換了更先進的飛機之后突然之間就什么都會了。
還是要時間來學和練的。
而且,相較于東部、東南部和西南部三個方向而,我國南部面臨的空防壓力主要來自于混亂的空情信息,而非某一特定強敵。
這意味著不需要飛機擁有太大的航程和載彈量,反而對出動頻率和反應(yīng)速度有著更高的要求。
很適合作為殲10首次部署的地點。
常浩南四人繞著編號為01的首架交付機轉(zhuǎn)了兩圈。
“說起來,神鷹1吊艙和飛機的適配工作,完成的怎么樣了?”
常浩南看著有點光禿禿的進氣道下方,突然開口問道。
“吊艙的控制系統(tǒng)是符合數(shù)據(jù)總線規(guī)范的,跟飛機之間的配合倒是沒什么問題?!?
楊韋回答道:
“目前殲10as的原型機還在做吊艙和不同類型彈藥之間的適配測試,還有就是613所那邊表示非制冷紅外元器件暫時需要進口,晝夜瞄準吊艙的價格下不來,所以部隊可能會先采購少量沒有紅外能力的晝間吊艙試用……”
這一點,常浩南自然是知道的。
實際上,優(yōu)先開發(fā)晝間型吊艙,甚至還是他本人親自給神鷹1總師盧光舜下的指示。
不過,對于蓉飛集團的這些設(shè)計師們來說,多少還是有點難受的。
尤其是為了提高殲10的多用途能力,他們中間幾乎把設(shè)計方案推倒重來了一次。
結(jié)果用戶對此卻似乎并不太上心。
頗有一種“我給你們準備了這么多功能等著你們?nèi)グl(fā)掘但你們偏偏不用”的憋屈感。
“我們的空軍過去一直以防御性制空為主,最近幾年的硬件水平提升太快,思路一時間轉(zhuǎn)不過彎來也很正常?!?
常浩南倒是看得很開:
“這種事情就得等個機會,事教人一次入心,才能讓大家在短時間內(nèi)意識到飛機多用途能力的重要性?!?
“說起重要性,我不知道??偰懵牄]聽說過?!?
原本嚴肅臉的楊韋突然露出一個沒繃住的笑容:
“之前我們
最受刺激的一集
其實這種做法跟保密沒太大關(guān)系,只能稱為低調(diào)。
尤其是涉及到公開報道時更是如此。
包括殲10和殲11兩個型號的飛機當年參與國慶50周年閱兵,也是用了個“國產(chǎn)第三代戰(zhàn)斗機”的說法。
雖然你知我知大家都知,但在理論上仍然沒有“公開”裝備名稱。
至于此前幾個型號的列裝服役,更是突出一個悄無聲息。
但從敬彥龍的反應(yīng)來看,似乎上級已經(jīng)決定,要在殲10上面整點聲音出來。
“嗯……側(cè)面宣傳一下?!?
敬彥龍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