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的產品
實際上,一直以來困擾常浩南的,主要是國產飛機的譜系過于不完整了。
除去c909和運8以外,還能勉強作為空中平臺的,就只剩下新舟60和c808
前者乍一看好像和e2c的平臺差不多,但其實體積比e2c大了一圈,根本沒辦法上艦。
要是作為純陸基平臺……
本來就只有2000沾邊的航程,再背個大天線,還沒有正經(jīng)客機那樣可以改為油箱的超大行李艙……
那性能可實在是太抽象了
而后者和運8一樣,本質上更適合作為一機通吃的中型平臺,而不是高低搭配當中的低。
比如目前在研的反潛巡邏機和電子偵察電子干擾機,從一開始就選上了c808。
然而就在剛剛,他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走入了一個誤區(qū)。
因為最開始規(guī)劃預警機平臺的時候還是1998年,所以當時自然而然地只想到了這幾個已經(jīng)或者即將國產的型號。
后來常浩南雖然也和預警機項目產生過幾次聯(lián)系,但要么是想到了新的雷達技術,要么干脆就是測試軟件或者算法。
總之都和飛機本身無關。
所以也就沒系統(tǒng)性地重新考慮過這件事情。
但今天,常浩南趁著郭林引出的話題仔細一想,突然意識到情況相比5年前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種變化除了體現(xiàn)在技術上以外,還體現(xiàn)在外部環(huán)境上——
過去,咱們是缺少核心技術,所以害怕被單方面斷供。
但現(xiàn)在……
想想nh90直升機
想想88-3發(fā)動機。
再想想遄達900……
你重新說一遍,誰怕誰斷供?
華夏在世界產業(yè)鏈當中的競爭力,早已經(jīng)不再是,至少不只是巨大的市場潛力和低廉的供貨成本。
而是實實在在地有了無法被替代的核心技術。
在這種情況下,自用型號暫且不論,至少外貿產品,完全可以把思路放得更開一些……
不說別的。
法國人難道不想要自己的預警機嘛?
海軍因為要考慮艦載所以確實沒辦法,只能采購e2c。
但空軍當年選擇e3f,爭議還是不少的。
這個型號除了載機平臺更換了性能更好的發(fā)動機以外,跟二十年前的e3a并沒有本質差別。
而報價則是結結實實的來到了近5億美元。
進入新世紀后,覺得e3f性能有些過時的法國空軍開始尋求技術升級。
結果又要被訛一筆大的。
此外從需求上講,以法國空軍的規(guī)模和任務,也根本不需要e3a這種體量的型號。
不光是常浩南這么想,就連法國人自己都這么想。
一直以來,關于把e3f退掉,換成愛立眼的聲音就沒斷過。
并且到常浩南重生之前那會,他們也確實這么干了。
那既然連瑞典貨都能買,獵鷹z如果拿來作為載機,至少和nh90一樣,名義上可以算作法國自行生產……
至于指揮系統(tǒng)和數(shù)據(jù)鏈,本來也是選裝部分。
回去用自己的就完事了。
反正就算是e3f,也是法國空軍單獨運營,并沒有接入到北約的通用指揮系統(tǒng)當中……
不僅如此,在銷往
劃時代的產品
比如原計劃在2003年1月首飛的獵鷹z原型機,盡管看上去一切正常,但還是在不知不覺間就拖延了將近一個月時間。
好在地面上的準備比較充足,加之sea650本身就是相對成熟的設計,且法國人在客機試飛這塊算是經(jīng)驗豐富,所以真正進入到試飛階段以后,倒是沒再出什么其它幺蛾子。
到3月下旬這會,基礎科目就已經(jīng)全部完成,開始逐步過渡到下一階段。
-->>也就是涉及到獵鷹z商業(yè)賣點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