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祿和輔國公太夫人之所以答應和顧敏合作,那也完全是看在自己那可憐的孫女份上。
蘇祿和輔國公太夫人在京城是人人都知道的苦命人。
嫁了男人,生了三個嫡子,還有一個庶子。
最后一個嫡子還在肚子里呢,輔國公就戰(zhàn)死沙場了。
然后太夫人把三個嫡子一個庶子養(yǎng)大成人。
四個孩子都極為優(yōu)秀。
太夫人也一視同仁,四兄弟的感情也是極好。
沒有別家的那種遭心事。
后來,四兄弟也上了戰(zhàn)場,又戰(zhàn)死了。
只留下一個孫子和一個孫女。
對于這個唯一的獨苗苗,太夫人自然是特別的疼愛。
為了保存最后一根獨苗苗,太夫人自然不愿意孫子再學武了。
孫子呢,也知道自己是府里唯一僅存的男丁了,雖說挺想學父祖上戰(zhàn)場的。
可一府的女眷,他也不可能不顧。
因此便從了文,反正有祖上傳下來的爵位,也餓不死。
可這孫子也是個運氣不好的。
一廢太子前,和太子的奶公凌普有了爭執(zhí),后來就橫死在家了。
那時候的太子權勢滔天,再加上,那孫子也不是當場死的。
是和人家打架的時候摔了跤,回家過了三天才死的。
因此,也壓根無法讓凌普陪命。
孫子沒了,太夫人所有的希望也沒了。
只剩下唯一的孫女了。
在京城的一些功勛家庭,戰(zhàn)死沙場的人多了去了,只不過,像太夫人這樣命苦的,僅存一棵獨苗苗,還是個女娃的,真是少之又少。
再加上很湊巧的是,太夫人親兒子也好,庶子也好,有三個都是為了那三位王府挨箭擋刀身亡的。
所以,三家王府對太夫人家也是多有照顧。
那時候宗人府的想法是,幫太夫人挑個承嗣孫。
一來,她唯一的女孫到時候嫁人了,也有個娘家可以依仗。
二來,那些戰(zhàn)死沙場的兒子們也能有個香火。
而太夫人是個拗脾氣的,她并不愿意府里多個外人。
像那時候兒子戰(zhàn)死沙場后,她也有和兒媳婦和親家說過,守滿三年,倘若兒媳婦愿意改嫁的,她也不會攔著。
她并不是迂腐的人。
特別是連孩子也沒有的,難道要讓她們守一輩子嗎?
雖說再嫁,會困難些,可是至少還有希望。
跟著她這樣守下去,那是一點希望也不會有了的。
那時候,沒有生育的兩個兒媳婦在太夫人和家里人的勸說人,便改嫁了。
那時候,京城就有好些多嘴的長舌婦說太夫人的閑話。
而太夫人后來的舉動更是讓人不解。
她想要讓孫女坐產(chǎn)招婿。
本來嘛,輔國公雖說不是啥多大爵位,可憑著唯一的小格格,也能嫁不錯的夫婿的。
現(xiàn)在要招上門女婿了,你說哪里還有什么適合的人選。
所以,小格格也從十三歲一直到了十八也沒成親。
再這么下去就要成老姑娘了。
別看太夫人一臉的氣定神閑,不過,也是特別的心焦。
有的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也在暗暗后悔。
可是現(xiàn)在孫女也十八了,真松口再嫁人,也沒什么好男兒了。
為了將來孫女日子過得好些,才答應和顧敏和巴爾達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