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做生意的事,我也不懂,過問干嘛?
再說了,人家生意人又不傻的,難道會拿自己的銀子開玩笑啊,人家自己準(zhǔn)上心,我著急啥。
而且,這還不是有小胡和簡王府的人監(jiān)管嘛。
對做生意我也不懂,對蒙古也不懂,我一個外行人指導(dǎo)人家內(nèi)行人,不是讓人笑話嘛!”
“不懂不是應(yīng)該學(xué)嗎?”
十三有些愕然,他雖然在府里,不過,也是有聽過小四嫂的名氣的。
在京城貴族的眼里,那簡直是女版的九哥。
雖然名聲也不怎么的,不過,和九哥強取豪奪比起來,可要好太多了。
人家只說她估計是得了前朝沈萬三的聚寶盆,所以,才能賺取這么多銀子的。
當(dāng)然了,也有人推算過,說她是財神菩薩前的玉女下凡塵,所以有那點石成金的本事。
可現(xiàn)在,怎么就和聽來的完全不一樣啊??!
是她藏得太好呢,還是傳說就是那傳說?。?!
“這世上這么多本事,技術(shù),你覺得完嗎?凡事親力親為的,那不是得累死???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擅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然后給機會讓別人的長機能夠為自己服務(wù)嘛,或者說是合作共贏?!?
十三聽了顧敏的話,還是有些接受不了。
這和他以前的教育啊,人生觀挺不同的。
不能說顧氏的方法一定對或者錯,人家能夠這么成功,肯定也有一定的道理。
“那萬一下面的人背叛你呢?”
十三又問道。
“這人么,都是利已主義的,背叛也挺正常啊,可這世上,又不是離了誰,會活不下去的。
反正奴才這么多,這個背叛了,那就不用,換另一個唄,多得是有人想代替他,和能代替他的啊?!?
這個就是當(dāng)初自己要讓莊子上佃戶啊,奴才家的孩子讀書的好處了。
現(xiàn)在一撥撥的人才在涌入,缺的是崗位,而并不是人。
唯一讓顧敏郁悶的是,讀書成績好的孩子還真的不多見。
先生有和顧敏說過,有些小的時候看著挺會讀書的,可后勁就不怎么足了。
用那位先生的原話是,倘若想讓那些人考進士,估計得寄托在后一代了。
門風(fēng),家風(fēng),環(huán)境還是很重要的。
像有些孩子考上童生了吧,本來希望還挺大的,至少在顧敏看來。
可人家考了幾年,也考不上秀才,總不能真考到七老八十吧?
本來這種事兒,在一般的村落里還挺常見的,一家人,幾十口努力耕作,供出一個讀書人來。
畢竟,讀書人受人尊重啊??!
可顧敏那片地上,只要是五歲以上,十幾二十歲的,無論男女,還都是認(rèn)識幾個字,會畫幾只龜?shù)摹?
最多是童生啥的,字寫得漂亮些,有些讀書晚的,成績差的,字寫得差些。
任何時候,只要這種人多了,那也就不稀罕了。
而且另外成績差的,去了杏花村,或者跟著小胡,或者跟著素蘭他們走南闖北的去的地兒多了,見識也不同了,賺的銀子也不少。
要么有些成績雖然差,可是因為能說會道,會服侍人,進了府去服侍主子,身價也不同了。
所以,使得一些人心也亂了。
特別是有些,考了幾次不成功的,也有想過要么也去杏花村當(dāng)管事,當(dāng)賬房啥的了。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