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理寺,向來是比較清凈的地方。
當然,這里清凈是應該的,就像是后世法院若熱鬧得跟菜市場一樣,往往就未必是什么好事。
二三十名難民打扮的百姓,突然聚集在大理寺的衙門之外,齊齊跪下,大聲鳴冤。
這種稀奇的景象,自然引起了眾人的關(guān)注。
難民衣衫襤褸,風塵仆仆,跪拜在大理寺衙門之前,而那些城中百姓,正里一圈外一圈的圍著看熱鬧,畢竟這真是少有的景象。
見到這般情況,司馬懿作為大理寺主官,當然不能怠慢,便是從內(nèi)而出,來到難民身前,大聲喚道:『何事冤屈,可速速說來!』
見到司馬懿出現(xiàn),那些難民則是有些膽怯模樣,但是隨著人群當中有人喊了一聲『冤枉啊』,隨后其他人也是紛紛高喊起來,一時聲音嘈雜。
司馬懿的目光微冷。
有人沒有外掛便是寸步難行,而有的人本身就是外掛。
比如像是司馬懿這種,幾乎是瞬間就意識到了事情有些不對勁。雖然說這些難民看起來似乎很凄慘,但是喊起來中氣十足。
還有一點更為關(guān)鍵的是,長安三輔的關(guān)隘之處,都有接受難民的營地,并且有周邊的縣城負責先期的安置工作,就像是武關(guān)之處就是對應著藍田難民大營。在難民大營之后再進行相關(guān)的分流,或是前往河東,或是遷徙隴右等等。
所以這樣二三十人的難民,究竟是從哪里出來的?
司馬懿最近也沒有聽聞過周邊難民營地出現(xiàn)了什么事情。
司馬懿沒有大聲吼叫著,企圖在嘈雜的聲浪當中去壓過這些難民,而是就這么靜靜的站著,看著,直至這些難民的聲音重新低下來。
難民喊了一陣,見司馬懿不答話,也就漸漸的收了聲。
司馬懿才重新說道:『你們是哪里的人?又是為了什么事情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