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證實土芋在北方的產(chǎn)量,焦志行親自督促戶部右侍郎薛洪先找了京郊一些莊稼老把式種植。
到五月中,焦志行親自前往各處盯著土芋一一挖出。
在瞧見那堆滿籮筐的土芋,焦志行激動不已:“此乃乃是上天賜下恩澤!”
當天下午,焦志行就讓人搬著土芋進宮賀喜。
“此土芋畝產(chǎn)高達十五石,實乃祥瑞啊陛下!”
永安帝雖早已從陳硯那兒得知土芋的產(chǎn)量,可北方的糧食產(chǎn)量始終比南方少,他心中就存了疑慮,這土芋來了北方究竟能有多少產(chǎn)出。
如今一聽,竟也有十五石,這可是大大解決了糧食危機。
如此大好事,永安帝如何能不高興。
如此祥瑞,又怎能不讓文武百官一同見證?
翌日早朝,文武百官行完禮,一筐筐土芋就被抬到大殿之上,讓大臣們都鑒賞。
百官自是也欣喜恭賀皇帝,朝堂之上一派喜樂。
永安帝滿面紅光道:“如此神物,必要讓大家都品嘗一二,曾昌,今日午膳就吃這土芋,朕與你們一同用膳!”
這土芋自是由光祿寺烹制。
翰林院的眾翰林們得到烤得外表漆黑的土芋時,各個猶豫不知該不該吃。
陳硯看到分給自已那三個黑成炭的土芋,心里對光祿寺很是欽佩。
在他看來,土豆無論蒸煮還是炸炒,都不會難吃,他是萬萬沒想到光祿寺竟會拿去烤。
烤土芋也不難吃,只是烤著這等焦炭一樣,實在是人才。
難怪明代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寫“翰林院的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yī)院藥方”乃是四大不靠譜。
光祿寺的廚子實在該換一批了。
不過陳硯覺得這里面只有光祿寺的茶湯和武庫司刀槍不靠譜,翰林院的文章還是很優(yōu)秀的,畢竟他就在翰林院。
至于太醫(yī)院藥方,陳硯很希望它靠譜。
雖說土芋被烤成了焦炭,陳硯心情還是頗好,耐心將其一一剝開,露出里面熟透了的土芋。
陳硯嘗了一口,不由得又感嘆土芋實乃好物,被光祿寺如此摧殘,竟還能兢兢業(yè)業(yè)地為能填飽他人的肚子而散發(fā)陣陣香味。
“陳修撰,這土芋如何?”
同衙房的一位修撰巴巴盯著陳硯問道。
陳硯笑著應(yīng)道:“不錯。”
經(jīng)過一上午的修史,眾翰林早餓了,聽陳硯如此說,當即紛紛一層層剝開表層的黑炭咬一口,便紛紛驚呼:“光祿寺竟還能做出如此美味?”
有翰林道:“這世間竟有連光祿寺都糟蹋不了的糧食!”
眾翰林一頓,紛紛覺得還是更愿意相信糧食而不是光祿寺的廚藝。
陳硯實在有些聽不下去,道:“土芋不止可烤著吃,還可油炸,再放些醬料一拌,香味更甚。若再割一刀肉,將土芋切成塊,再一同燉著吃,滋味也是絕美。亦或者加醋炒,風味也是極佳?!?
眾翰林仿若能聞到香味,一個個恨不能讓陳硯去教教光祿寺的廚子。
“此土芋今日才挖出來,陛下與民同樂我等方才可嘗嘗,不知陳修撰怎知還能有這些做法?”
彭逸春雖是笑著,話里確實夾槍帶棒。
以前見都沒見過的東西,你陳修撰如何會做?莫不是在信口開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