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事實證明是孫星云做對了。海外,真的還有這些好東西,逆天的產(chǎn)量。
有人說,滿清人口大爆炸是因為地瓜爆炸,其實這不無道理。
高產(chǎn)作物番薯的普及,薯塊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多種維生素,適應性強,抗旱,耐堿,抗逆性強,喜溫暖、多光而不耐霜凍,是一種易于保收的作物。
還有馬鈴薯和玉米,幾乎什么樣的土地都能耕種收獲,自然也成為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
這產(chǎn)量著實把孫星云嚇了一跳,除了入地窖的紅薯,居然還有一千萬多斤??梢责B(yǎng)活數(shù)萬甚至數(shù)十萬人的口糧。
紅薯無法作為主食的,因為吃多了會反酸燒心。當然這難不倒智慧古人,把紅薯曬干做成地瓜干。
當然,這里指的是生紅薯切片曬干的。這種充滿淀粉的塊莖植物可以頂餓,曬干后的地瓜干可以煮粥作為主食。
還有重要的一點,把剛刨出來的紅薯洗干凈,上磨磨成粉。這樣的紅薯粉用來烙煎餅,紅薯做出來的煎餅完全可以作為主食來食用,吃的時候也不會反酸了。
尤其是山東地區(qū),老一輩的人都是吃地瓜煎餅長大的。雖然吃久了味道不怎么樣,可比雜糧粟米粥好吃一百倍。
如果把紅薯稍微放置幾天。使得里面淀粉糖化一些的時候,用來烙煎餅更好吃。
用鏊子烙出來的煎餅,保質(zhì)期極長。因為幾乎不含水分,若是保存得當,存一年都沒問題。
吃的時候,在煎餅表面撒上水霧。煎餅就可以濕潤,用來做主食即可。
孫星云電話通知了南窯的丁哲,讓他準備一些鏊子。
“老薛,讓鋼鐵廠多做一些鏊子。越多越好。”
“鏊子?”
“沒錯,鏊子,趕緊生產(chǎn)。”
掛了電話,孫星云才打量起豐樂:“喲呵,狀元郎就是不一樣。就是你這頭上的簪花,著實難看?!?
大宋皇帝都有個奇葩的愛好,就是喜歡賞賜給大臣們鮮花。還規(guī)定,必須把花插在頭上。
許多臣子激烈反對過,然而并沒有什么用。加上那些臺諫推波助瀾,這股風氣是愈演愈烈。
《水滸傳》中,西門慶頭上總是插朵花。有些人覺得是西門慶過于風流,其實不然。
除了西門慶之外,短命二郎阮小五、一枝花蔡慶、浪子燕青等人,統(tǒng)統(tǒng)都喜歡往腦袋上插花,就連鋼鐵直男武松曾經(jīng)也有過類似行為。
雖然說水滸傳是小說之,但也反映了這個時代的一些奇葩風俗。
為此還有個四相簪花的典故,說的是一種名叫金纏腰的花的花瓣,被時任揚州太守的韓琦剪下,插在了他宴請的三位賓客以及他自己頭上,后來四個人先后做了宰相,北宋科學家沈括將這個故事記載在他的《夢溪筆談·補筆談》中。
沒錯,就是韓琦,是范仲淹之后做了宰相的韓琦這廝。孫星云還問過他,是否有喜歡把花戴在頭上的嗜好。
當時韓琦莫名其妙,說娘娘腔才喜歡花。不過從史書上來看,韓琦確實喜歡花,這有有點奇怪了。
《夢溪筆談補筆談》記載:當時韓琦因與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推行“新政”被貶出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