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的家宰正襟危坐,威風凜凜。
司馬將軍就在趙媼一旁挎刀立著,那么個魁梧的大高個子往那一站,誰敢翻天?
那夜大明臺里的風聲是藏不住的,王父對謝夫人母子的盛寵和對云氏母子的態(tài)度很快就似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東壁的每一間屋宇,也傳進了東壁每一個寺人的耳朵里。
何況又經(jīng)了杖死家宰,發(fā)配寺人。
那謝夫人是雷霆手腕,大馬金刀如砍瓜切菜。
這趙氏母子,事是真敢做,人也是真敢殺。
而云姑娘在王父面前,好似并不如他們想象中的得寵。
因而趙家宰的話每說一句,都似長矛刀尖一樣狠狠地砸進了寺人們的心頭,一個個全都噤若寒蟬不敢說話。
原先的曹家宰垂著一雙手,一句話沒說完就要點上三下頭,“是是是?!?
“是是是?!?
“大家宰說的是!大家宰說的是!”
曹家宰都開了口,其余寺人婆子與侍婢也無不垂手應(yīng)聲,“奴都記住了?!?
這一番番耳提面命的訓(xùn)話,倒叫阿磐想起了懷王三年冬的千機門。
每有一撥新人入門,候正便要正顏厲色地訓(xùn)誡。
似什么“為門主生,為門主死”。
又似什么“立著進來,抬著出去”。
再似什么,“冒突白刃,舍命盡忠”。
最后到底要落到“投死為國,以義滅身”上來。
每每三令五申,面諭規(guī)誡。
這樣的訓(xùn)話不管在什么地方,大多千篇一律,只有一個要旨。
那就是要底下人都知道自己到底該對誰竭忠盡智,該對誰披肝瀝血。
千機門如此,沒想到趙媼也深諳此道。
每日屏退了眾人,趙媼還要對司馬敦單獨勸教。
司馬敦不怕在外頭打打殺殺,最怕的就是趙媼那閑不住的嘴。
當了家宰的人就是不一樣,一刻都閑不住,什么也都不放心。
總要殷殷切切地告誡司馬敦,“敦兒啊,母親是托王父和夫人的福,你呢,你除了托王父和夫人的福,你還托了母親的福!”
“所以說啊,母親從小教導(dǎo)你的,百善孝為先!你先得孝,這是你立身的根本,這是你三十歲前必須要有的!如今不一樣了,如今你得忠!”
“不都說了嗎?‘忠孝難兩全’!你如今是王父的人,是東壁的將軍,王父要你往東,你就得往東。王父要你往西,哎,你就得往西,這是前提?!?
“在這前提下,更要聽夫人的!咱們娘兒倆以后就是為夫人和大公子活,以后,大公子長大了,還要聽大公子的!你牢牢記住了,一丁點兒差池都不能有!你可要牢記!”
司馬敦素來聽話,趙媼訓(xùn)一句他便應(yīng)一句,“母親說的對,兒都記住了。”
他沒有一點兒異議。
那也不行,趙媼不交代完,是不會停下的。
她還要語重心長地嘆,“總的來說,要走對路,得跟對人!你要是行差錯步跟錯了人,再有一身的好本事也沒有用!”
“不信你看那中山君,手底下的得有多少人啊,殺也殺不完。隨便拎出來一個,那都是忠心耿耿的勇士!可你看,他們跟著中山君可有什么出路?全都死啦!死啦死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