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產(chǎn)瞄準的客戶群體肯定是有錢人,而且是有閑錢的人,這是所有房地產(chǎn)商和各大營銷公司的共識。
也是一個常識。
畢竟只有那些有錢又有閑的人,才能拿多余的錢來購買一年只能住幾個月的旅游地產(chǎn)。
年輕人要辛辛苦苦上班工作,要多多搞錢還車貸房貸,幾乎所有旅游地產(chǎn)都不會把他們當作目標客戶。
午虎卻說八零后才是阿娜婭的目標客戶,光是這個定位就已經(jīng)顛覆了很多房地產(chǎn)同行的常識了。
盡管李睿知道午虎的想法成功了,但他依然很好奇,午虎到底為什么確定八零后能撐起阿娜婭項目的市場。
午虎道:“八零后現(xiàn)在也步入三十歲了,盡管他們還在財富積累階段,財富凈值不如六零七零后那么高,但是兩代人的心態(tài)完全不一樣。八零后更加樂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追求賺錢,也愿意享受生活。他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有的時候甚至超過對于物質(zhì)生活的渴望。這就非常契合阿娜婭的氣質(zhì)!”
李睿微微頷首。
他也是個八零后,對于午虎的看法非常認同。
八零后出生在一個物質(zhì)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人們逐漸擺脫了對于物質(zhì)匱乏的恐懼,尤其是在一些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人們在生存之外還有了更高的追求,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追求生活的品質(zhì),追求精神方面的富足。
阿娜婭的一些設(shè)計理念,如果去跟六零七零年代的人講述,他們會覺得這是什么玩意兒。
但是跟八零后去講,就會很有共鳴和認同感。
“剛剛我們不是在談?wù)摪耸甏奈乃囷L潮嗎,其實現(xiàn)在依然有很多人熱愛音樂,戲劇和文學,會一個人默默的誦讀詩歌,讀到那些熱烈的篇章甚至會偷偷落淚。但他們苦于身邊沒有同伴。我希望把阿娜婭做成一個發(fā)射信號的地方,吸引有著同樣愛好和追求的人們聚集在一起!”
“在這里可以像八十年代一樣的寫作,唱歌,跳舞,讀詩,排練戲劇,討論文學,在這里沒有人會嘲笑熱淚盈眶的激情,只有一起歡呼吶喊,舉杯痛飲!”
“阿娜婭同樣會做一些社交鏈接,來彌補城市里八零后的情感缺失。你知道我最懷念的是什么,是小時候在胡同里的那些經(jīng)歷,盡管房子不算太大,鄰里有時候會吵架,但那種關(guān)系實在太美好了?!?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不需要鎖門,誰家做了好吃的,就招呼鄰居們一起分享,小孩子們每天混在一起,經(jīng)常是在東家吃飯,在西家睡覺,那種美好的溫馨,我太懷念了。”
李睿頻頻點頭,午虎說的其實也是他的小時候。
他和邵萱、吳海波、何佳凡,李家薇是鄰居,每天五個孩子都混在一起無憂無慮的玩耍,有時候去李睿家吃老媽的粉蒸肉,有時候跑到吳海波家后面的池塘里玩水,有時候何佳凡的媽媽煮了蓮藕湯,大家都喝的小肚子溜圓,有時候五個孩子一起躺在草堆上數(shù)星星,看到家里大人跑出來喊大名,看到街上的狗汪汪叫他們回家,然后第二天互相比較,看誰屁股上挨的巴掌更少。
這種生活,是很多零零后乃至很多九零后都不敢想象的。
盡管李睿很迷戀大都市的繁華,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禁錮的不僅僅是人們的夢想,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鏈接。
小區(qū)里的鄰居,認識幾個?
就算有熟悉的面孔,最多也就是打個招呼便走,知道他叫什么,做什么,多大年紀,幾個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