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反應還是慢了半拍,不等他們尋到藏身之處,尖銳的木刺便如雨點一般急落而下。
由于此前青龍聚勢不曾徹底完成,此番凝變的木刺便沒有籠罩姑婆山的所有區(qū)域,只籠罩了山頂和后山,長生之所以急于神授青龍施展法術(shù),乃是因為南坡的倭寇正在向北坡移動,此時正好來到山頂附近,此時催生木刺箭雨,可以將青龍的法術(shù)施展到極致,如果等到倭寇全部來到北坡,與己方眾人混戰(zhàn)一處,他就會投鼠忌器。
空中的木刺異常密集,疾落而下,幾乎覆蓋了整個山頂和北坡山腰以上的大部分區(qū)域,由于青龍凝變木刺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所有倭寇都毫無防備,更來不及尋處躲避,漫天木刺落地,整個姑婆山瞬間一片慘叫,凄厲哀嚎聲傳四野,上沖天際。
由于山中大部分樹木都被分解毀去,長生自高處便能清楚的看到地面上的情況,不過群攻之后,大部分倭寇都趴伏在地,短時間內(nèi)他也無法準確判斷敵方具體的傷亡人數(shù)。
就在長生低頭俯望之際,青龍的神識縹緲傳來,由于心靈感應傳遞的只是想法情緒而不是具體的語,便無法準確的用語描述,大致意思就是契約已經(jīng)完成,自己即將離去。
不等長生送出感謝的意念,青龍便消失不見,它已超凡入圣,靈識可以自由來去,自別處再聚肉身。
失去了落腳之處,長生便不得長時間凌空,下落之后急切四顧,倭寇知道危機已經(jīng)過去,紛紛離地起身,目測估算,死在木刺箭雨之下的倭寇至少也在千人以上,而被木刺所傷者亦有千人左右,按照半數(shù)重傷計算,大約還有兩千五百個倭寇仍有再戰(zhàn)之力。
這樣的結(jié)果長生并不滿意,但是沒辦法,北坡的倭寇有很多圍聚在少林武僧周圍,他無法精準掌控木刺落下的位置,只能確定個大概,再加上姑婆山范圍很大,倭寇站位較為分散,如此一來漏網(wǎng)之魚自然很多。
身為己方統(tǒng)領(lǐng),長生必須前瞻遠顧,統(tǒng)攬全局,但急切的觀察和權(quán)衡過后,他所得到的結(jié)論卻無比糟糕,交戰(zhàn)之初是六十對四千,敵我雙方是一比七十,而那時自己還不曾召喚青龍,而今殺手锏已經(jīng)使用,敵我雙方是四十對兩千五,差不多是一比六十,而且己方還多了不少傷員,這樣的結(jié)果已經(jīng)不能用糟糕來形容了,簡直是必敗無疑。
長生落地之后立刻拔刀參戰(zhàn),與此同時再度自心中斟酌估算,奈何越是細算,心情越是沉重,幸存的這兩千五百個倭寇都是沒來得及參戰(zhàn)的,但凡參戰(zhàn)的大部分都被己方殺掉了,也就是說這兩千多個倭寇體內(nèi)的靈氣都是盈滿狀態(tài),而己方眾人的靈氣卻多有損耗,自己當年在新羅的戰(zhàn)績是一比一百七,但是除了自己和同塵,己方參戰(zhàn)之人估計沒人能做到這一點。
雖然估算結(jié)果非常不理想,長生卻不曾灰心沮喪,因為類似惡劣的情況他此前經(jīng)歷過好多次了,知道情況越是不利,越是要打起精神,什么哀兵必勝,純屬胡扯,面對困難和壓力時決不能垂頭喪氣,長吁短嘆,那樣只能死的更慘,只有強打精神,迎難而上,才可能扭轉(zhuǎn)劣勢,走出困境。
就在長生殺掉幾名倭寇與大頭等人會合之時,身后不遠處突然傳來了少林武僧的唱佛之聲,"南無阿彌陀佛。"
起初長生并未在意,只當山中各處此起彼伏的倭寇慘叫令哪個武僧又動了惻隱之心,不過很快又傳來誦佛之聲,一聲接著一聲,聲調(diào)各不相同,明顯不是出自同一人之口。
長生皺眉回頭,卻發(fā)現(xiàn)一眾少林武僧都在浴血廝殺,根本無人唱誦佛號。
就在此時,又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再次傳來,此番長生聽清了,誦佛之聲出自處于眾人保護之下的重傷武僧之口,只是一聲,隨后便沒了動靜。
眼見近處的幾個武僧面露悲傷,長生陡然皺眉,沖距自己最近的武僧急切發(fā)問,"怎么回事"
"我們來時已經(jīng)商議好了,若是傷重不治便提前圓寂,絕不拖累他人……"
,請下載好閱
,請下載好閱
閱讀最新章節(jié)。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