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解蘇先生,恐怕河中早就分崩離析了?!?
張采薇向李若雪解說了一遍原委,有些夸張的拍著胸脯,顯得心有余悸似的。
這就是為何陳重一定要張采薇將這兩本儒門典籍送出去的原因,表面上是送給林凈婉,實際上卻是給李四海的一個態(tài)度。夏國朝廷將來可以不干涉白益的內(nèi)政,但是,如果李四海夫婦能夠信奉天命論和道德說,甚至將之在王室中一脈傳習(xí)下去,那無疑會獲得夏國更多的好感。對借尸還魂的李氏王室而,天命論也更有利于擺脫教門長老的挾制。
在李若雪面前,張采薇根本沒打算掩飾夏國皇室的用心。
天命論是夏國朝廷制約各大教門的重要手段。河中周邊各族,早已不是輕松就被漢化的草原人,恰恰相反,征服河中之后,夏國朝廷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各種宗教在遷移漢人中的傳播。各教宣揚教門脫于國家種族之上,更是夏國朝廷的眼中之刺。..
“兵法曰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若人心被攻占,就算是城池完好,也算不戰(zhàn)而敗了?!?
因此,朝廷五府對教門的防范之心極重,皇室和護(hù)國府忌諱公侯權(quán)貴或朝廷高官迷信教宗,以至與朝廷離心離德。權(quán)貴只要稍稍露出迷信的苗頭,護(hù)國府就會動彈劾,若不加悔改的,就予以奪爵削職。如陳重,李四海這樣的重要人物,大多由宿儒名師從小就教授他們知天命。而張采薇作為太子妃人選,從小所受的教育也是如此。平常談?wù)撛娫~歌賦和儒家經(jīng)義,一向都是李若雪說的多,張采薇聽得多。但涉及到天命論和各教門的正統(tǒng)之爭,情形卻顛倒了過來,張采薇侃侃而談,而李若雪則耐心聆聽。她生在關(guān)東,雖然在敦煌居住多年,但對河中及西域各教門激烈爭斗的情形,終究隔了一層。
“目中無神,自見天命。這句話讓宗教裁判所恨不得將解蘇先生關(guān)到石塔里去。”
“所以,天命論又叫是無神論?!睆埐赊泵蜃煨Φ溃骸敖馓K先生宣揚的天命,秉承了夫子‘述而不作’的宗旨,本身只匯編名儒論集,沒有各大教門那樣的經(jīng)典,雖然不是和他們針鋒相對,卻又讓他們說不出話來?!彼錾谕h(yuǎn)堡,在被確立為太子妃人選之前,楚國公將她和幾個兄弟一起教養(yǎng),文武課程皆是一樣的。威遠(yuǎn)堡是胡漢雜居之地,國公府中教習(xí)天命論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張采薇平??此铺竦?,實則對琴棋書畫均不感興趣,談起軍略國事,便顯露出本性,一改往日沉靜,越的興致勃勃。李若雪半是好奇,半是不忍掃興,也就耐心聽下去,心中暗暗地將天命論和道德辯作比較。
“大食教有個公案,叫做先知和大山的故事,先知曾經(jīng)召集弟子說,我必要大讓這山到我面前來!于是,先知閉目凝神,作用神力狀。弟子們都引頸,待見識宗主的無邊法力。然而,山終于沒有過來,日近西山,先知忽然睜眼曰:山不過來,我則過去!遂率眾弟子攀援至山巔?!彼螄U宗也流行公案,但公案中的禪師常常都是高深莫測的,而這位先知
李若雪驚訝地微微張櫻口,不知說這公案到底何意?是人不可有執(zhí)念么?還是
她看著張采薇,張采薇仿佛揄挪一般微微笑道“解蘇先生說,這不就是‘天命難違’?”
“天道有常,先知圣賢,概莫例外?!彼齺砹伺d致,繼續(xù)說道,“正因為大道無形,定不會是圖讖,怪力亂神之類的具象?!彼蛄嗣蜃?,又笑道,“有一次蘆眉的神官在康居說上帝全知全能,創(chuàng)造了整個世界,解蘇先生站起來詰問,上帝能創(chuàng)造一塊他自己都舉不起來的石頭嗎?蘆眉國的神官當(dāng)時張口結(jié)舌,面紅過耳,當(dāng)時恨不得把先生綁回去上火刑架燒了。”
張采薇蹬著眼睛,鼓起腮幫,仿佛模仿那氣急敗壞的蘆眉神官。
李若雪驚訝地看著太子妃,仿佛才現(xiàn)她莊重自持外表下更豐富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