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王二十二年,齊魯大地。
此年齊景公與晏嬰出訪魯國,會見孔子,議論秦穆公稱霸之事。
晏嬰為孔子真知灼見所折服,向魯侯大贊孔丘賢能。魯昭公見晏子如此推崇此位國中后生小子,不由大為驚奇,遂贈孔子牛車一駕,并書童一名。
孔子聞?wù)f洛陽時有大賢老聃,又名李耳,精通天文地理,遍讀經(jīng)史典籍,熟知禮樂之制,不由大喜。乃對弟子宮敬叔道:周守藏室史老聃,乃宋司馬老佐之子。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南宮敬叔聞?wù)f能與老師同行,自是欣然同意,于是報請魯君,請求公出費(fèi)用。
魯昭公聞奏準(zhǔn)行,遂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命其師徒二人前往洛陽,學(xué)習(xí)周典。
孔子至周,學(xué)習(xí)先王之制,探究禮樂之源,考察首先之規(guī),及周室郊社、明堂、廟朝制度;如饑似渴,廢寢忘食,流連忘返。
因?qū)Φ茏幽蠈m敬叔欣喜感嘆道:吾乃今知周公之圣,與周之所以王也。
于是問禮于守藏史老聃,又向萇弘請教樂律,皆稱其為師。
畫外音:老子乃宋國商丘人氏,宋戴公直系后裔,子姓戴族,華氏分支。其父老佐,出自華氏一族,是屬華督之子華秀老后人。華秀老裔孫共分兩枝,一為秀氏,次為老氏,皆以祖名為氏,向為宋國大夫世族。
鏡頭閃回,魯成公十五年八月,宋國內(nèi)亂。
司馬蕩澤殺公子肥,右?guī)熑A元又殺蕩澤,從而執(zhí)掌軍政。
左師魚石與蕩澤同族,恐華元不能見容,便帶族人投奔楚國。
華元便奏請宋君,擢升同族老佐擔(dān)任司馬,控制宋國公室之軍。
三年之后,楚共王派兵,護(hù)送魚石等四大夫歸宋,占據(jù)宋邑彭城,與都城商丘以抗。老佐、華喜奉華元之命,帶兵圍攻彭城,討伐魚石。
城未攻克,正當(dāng)激戰(zhàn)之時,老佐被城上魚石部下施放暗箭,入胸五寸,不幸身亡。
宋軍由此大潰,四散逃竄。
當(dāng)時老佐夫人隨軍在營,已有七個月身孕,因見丈夫已死,便在家將保護(hù)下一路向西,日夜兼程,欲回國都商丘。
因心慌失智,家將認(rèn)錯道路,誤走陳國相邑。老佐夫人一路顛簸早產(chǎn),便在車中生下一子。因不足月,此子生來體弱,又頭大眉寬耳闊,目如深淵,鼻含雙梁。因其雙耳長大,故起名為聃;且因生于庚寅虎年,又稱小貍兒,即小老虎之意。
因宋人呼貍兒音同李耳,老聃后便以李耳為名。
李耳自幼聰慧,靜思好學(xué),年稍長,母延請名師商容以教之。
商容乃當(dāng)世隱士,精通殷商禮樂,古今禮儀,博知天文地理,深受世人敬重。與殷紂時丞相商容同名,但并非一人。據(jù)《高士傳》所載:商容,不知何許人也。
李母領(lǐng)兒子來拜師時,商容見此子相貌古怪,疑其非同響,遂以隱語進(jìn)行試探。
李耳倒地四拜,求問師尊:先生有遺教以告弟子乎
商容:將語子。過故鄉(xiāng)而下車,知之乎
李耳:非謂不忘故耶
商容:過喬木而趨,知之乎
李耳:非謂其敬老耶
商容張口:吾舌存乎吾齒存乎汝知之乎
李耳:非謂其剛亡,而弱存乎
商容:嘻!天下事盡矣。
李母見其師徒相得,不由大喜,遂延請商容入府,教授愛子學(xué)業(yè),當(dāng)時老聃年僅十歲,便從商子求學(xué)。
第一年,商容設(shè)席庭中,授道于弟子。
商容:天地之間,以人為貴;眾人之中,以王為本。
老聃:天為何物
商容: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
老聃:清清者又是何物
商容:清清者,太空是也。
老聃:太空之上,又是何物
商容: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
老聃:清之清者之上,又是何物
商容:清之清者之上,更為清清之清者也。
老聃:清者窮盡之處,更為何物
商容:先賢未傳,古籍未載,吾不敢妄。
老聃以其所惑再問母親,母不能答;問于叔伯家將,亦不能。于是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地理山川,低頭凝思,以至徹夜不寐。
第二年,商容設(shè)席堂上,以教授弟子。
商容: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倫,物有物性。天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地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人有人倫,故尊卑長幼可分也。物有物性,故長短堅脆可別也。
老聃: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長幼,何人定而分之長短堅脆,何人劃而別之
商容:皆神所為也。
老聃:神何以可為也
商容:神有變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為也。
老聃:神之能何由而來神之功何時而備
商容:先師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
老聃告退,視物而思,觸物而類,以至三日不知飯味。
第三年,商容設(shè)席于幕中,教授弟子。
商容: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則廢,民不順君牧則罪,此乃治國之道也。
老聃:民生非為君也,不順君牧則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
商容: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則如將在外也;將在外,則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則天意有所不領(lǐng)。
老聃:神有變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聽命之君乎
商容:先圣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
老聃聞此,退而求教相邑之士。
三歲之末,商容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為貴。失和則交兵,交兵則相殘,相殘則兩傷,兩傷則有害無益。故與人利則利己,與人禍則禍己。
老聃: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
商容:民爭,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則得小禍,然而君可以治也。國爭,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則得大禍,大禍者,君之過也,何以自治
老聃: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
商容:先哲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
老聃退而遍訪相邑之士,遍讀相邑之書,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商容在相邑教授李耳三年,來向老夫人辭行。夫人大吃一驚,以為兒子惹禍。
夫人:是我失禮于先生,還是我兒頂撞先生,頑劣而不可教
商容:非也。老夫識淺,素餐三載,今來辭行。非某教授有始無終,實乃胸中才學(xué)盡矣。聃求無窮,以有盡以供無窮,不亦困乎聃志遠(yuǎn)圖宏,相邑偏僻閉塞之地,若欲剔璞為玉,需入周都深造。洛陽典籍如海,賢士如云,非入其國,難成大器。
夫人聞,且喜且悲,狠心割舍年僅十三歲老聃,命隨師至洛陽求學(xué)。
老聃入周,拜博士,入太學(xué),遍習(xí)天文、地理、人倫、文物、典章、經(jīng)史。三年而有大進(jìn),博士薦入守藏室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聃處其中為吏,如蛟龍入海,鷹翱藍(lán)天,如饑似渴,博覽泛觀。于是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又三年后,遷任守藏室史,就此名聞遐邇,聲播宇內(nèi)。
閃回結(jié)束,孔子來拜。
老子亦早聞孔子博學(xué)之名,見其千里迢迢前來洛邑,并專程拜見自己,由是大喜,遂作徹夜長談,知無不,無不盡。二子盤環(huán)數(shù)日,孔丘問禮詳盡,然后問樂。
老聃笑道:子若問樂,則非我所長。今師曠、師涓已絕,可薦子以萇弘。
于是親引孔子,前往拜訪周大夫萇弘。
萇弘本愛君子學(xué)者,又見是老聃親自引來,遂傾囊以贈,盡授孔子樂律、樂理;并引其觀看祭神之典,考查太學(xué)之址,參加祭祀禮儀。
孔子感嘆不已,自覺獲益不淺,遂拜老聃、萇弘二人為師,一為教禮,一為授樂。
鏡頭閃回,補(bǔ)說萇弘來歷。
萇弘又稱萇叔,蜀地資州人氏,自少年時便入洛陽求官,以方術(shù)奉事周王,并為公卿劉文公家上大夫?!痘茨献印份d:萇弘,周室之執(zhí)數(shù)者也。
是說萇弘長于觀測天象、推演歷法、占卜兇吉,以精于天文術(shù)數(shù)聞名天下。
據(jù)司馬遷《史記·天官書》,更命萇弘為天文學(xué)家。
萇弘為周王室效力長達(dá)五十年,故雖為蜀人,但與洛陽有著不解之緣。萇弘學(xué)識淵博,天地之氣,日月之行,風(fēng)雨之變,歷律之?dāng)?shù),無所不通。
周靈王時,王室衰微,諸侯莫朝。萇弘明鬼神事,設(shè)射貍首,依物怪欲以致諸侯,責(zé)其不來朝貢天子者。因以巫術(shù),震懾諸侯。
閃回結(jié)束??鬃釉谥芏悸尻柫b留十?dāng)?shù)日,完成使命,欲回魯國,先拜別周天子及眾卿,復(fù)向老子辭行。
老子送至館驛之外,贈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吾不富不貴,愿以數(shù)相送。當(dāng)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所以遇難而幾至于死,在于好譏人非也;善辯而通達(dá)者,所以招禍而屢至于身,在于好揚(yáng)人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慎而重之,切切戒之。
孔子恭敬答道:弟子定謹(jǐn)記在心!
于是依依道別。
孔子與弟子營敬叔自京師洛邑返魯,回到曲阜,眾弟子皆出城外迎接。
子路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
孔子:見之!
閔子騫問:老子是何模樣
孔子:鳥者,我知其會飛;魚者,吾知其善游;獸者,我知其能走也。走者可以網(wǎng)罟縛之,游者可用曲鉤釣之,飛者可用弓箭取之。至于龍者,可乘風(fēng)云而上九天,吾不知其何以擒也!吾所見老子,其猶龍乎
眾弟子從未見師父如此贊美一人,聞此不由皆都大驚。
周景王在位,財政窘困,以至宮室器皿用具不足,都要向各國乞討。
晉國大夫荀躒來朝天子,景王設(shè)宴招待,乃指魯國所送酒壺,借題發(fā)揮。
周景王:各國都有寶器以供王室,何獨(dú)晉國卻無
荀躒無語以對。隨員籍談接口答道:常說道,禮尚往來。初晉國受封時,王室未賜禮器;今鄙君又忙于應(yīng)付戎狄,故不能入貢天子也。
景王怒甚,當(dāng)場列數(shù)自從武王分封以來,王室歷代所賜給晉國土地器物,最后諷刺籍談道:卿稱籍為氏,是因世代掌管典籍之故也。今數(shù)典而忘祖,不亦所謂尸位素餐乎
(成語數(shù)典忘祖,來源于此。)
畫外音:景王太子名壽,自幼聰明睿智??上扔诰巴醪∽?。依兄終弟及之制,故立次子姬猛為太子。至景王晚年,卻溺愛庶子姬朝,不喜姬猛。以至病重之時,竟謀于大夫孟賓,命廢太子,復(fù)立王子朝為嗣。但王子朝未及冊立,周景王已死,便即引發(fā)諸子爭位。
周景王駕崩,大夫單旗、劉狄為首,于景王柩前擁立太子猛即位,是為悼王。孟賓卻依照景王臨終遺命,堅執(zhí)擁立王子朝。一時二王并存,各自爭立。
王子朝依仗勢大,在孟賓及其家族支持下,率百工及靈王、景王族人,攻擊王城,擊敗王師。悼王姬猛出奔,遣使告急于晉。
晉頃公欲復(fù)先祖霸業(yè),以為有利可圖,遂遣大夫籍談、荀躒為將,率軍護(hù)送悼王返歸王城。然而可惜姬猛命短福薄,此后未及半載,當(dāng)年十一月便即壽終。
晉侯復(fù)立悼王之弟子姬匄,是為周敬王。
周敬王即立之后,為消除爭位之患,晉軍與周師聯(lián)合進(jìn)攻王子朝及其黨徒。
王子朝迎戰(zhàn)受挫,退守于京(洛陽西南)。周室王城局勢因此稍緩,晉軍便于周敬王元年正月班師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