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子雖然性子頑固,卻也不傻,自己當初點評莘子《論證》不合時宜的話,看來是聽進去了,滿篇的腐朽里,她竟然單選出了還算能入眼實用的《經卷》呈給魏王,又千方百計地與魏國的先賢李悝拉扯上關系。總算是呈上了一盤還能入眼的菜肴……
魏王向來愛惜自己納賢美名,就算聽得莘子的名姓心內不喜,也要在人前裝一下面子,當下說道:“書卷呈上來?!?
莘奴道:“父親遺作已經被我默背下來。愿給大王書寫一段過目?!?
魏王點了點頭,有寺人托舉著筆墨還有竹簡放置到了莘奴的面前。
莘奴伸出一只手挽起衣袖,拿起筆來在竹簡上寫下一行行娟秀的小字。
當時女人認字的都是少數(shù),更何況是這番龍飛鳳舞的書寫?一時間出了認出了莘奴的龐涓和白圭等人外,旁人倒是沒有疑心她的女子身份。
待得寫了一段后,寺人將竹簡呈送給了魏王。
魏王展目看了看,只覺得字寫得極好,一目十行掃過后,卻意味闌珊道:“莘子果然是李相高徒,便隨手甩到了一旁,并無伸入細問之意。
有大臣接過了那書簡后看了看,依次遞呈給了其他的士卿。不知為何,那些大臣看完后都是臉色微變,竟有種說不出的微妙。
莘奴心里一沉,直覺這里是有些機關的。果然傳到了白圭的手里時,他看了看微微一笑道:“看來,天下通曉李相法理之人,不止公孫鞅一人耳。不過莘子的想法雖妙,實施的細節(jié),卻不及公孫氏的提議妥帖可行??!”
這話一出,朝堂上立刻傳來了輕笑之聲。
原來就在一個月前,魏王得一士,乃是衛(wèi)國國君后裔,名喚公孫鞅。他因為仰慕李悝的法理,喜歡刑名法術之學,而投奔到了魏王的麾下。
莘奴今日寫下的東西,與當日公孫鞅奉給了魏王與諸位士卿的論述可以說是大同小異,毫無新鮮之感。這等被人咀嚼了一遍的東西,就算再奉上來也看不出它原來是何等珍饈美味了。
就算不知來龍去脈,但是莘奴察觀色也能猜出一二,眼看著父親嘔心之作卻被當成了拾人牙慧而棄如敝履。莘奴心內愈發(fā)著急,不由得想起母親臨終之,壯膽開口道:“小人的母親生前曾說,王曾許諾可答應她一事,不知誓猶在否?”
魏王臉色陰沉道:“你的母親……可是璉氏家二女?”
莘奴咬牙道:“正是。”
魏王半天沒有說話,望向莘奴的厭棄與殺氣,卻是滿朝的士卿都能看出的了。好半會兒,魏王的臉色終于緩和道:“既然是故人相托,孤自然一諾千金,不過也只這一次,你可想好了要托付何何事?”
母親生前,曾經撫摸著她眉心的紅痣,對她偷偷囑咐道,若是萬不得已,可親自面前魏王相求??扇f沒想到魏王果然會應下,心內不由得一喜。
那一刻,她心中流轉了許多念頭,最后卻因為其不可行,而逐一熄滅,只依著原來的打算開口道:“愿魏王垂恩,讓王室的書局卷寫父親遺作,邀天下名士傳誦閱讀?!?
魏王聽了,倒是開口笑道:“就是這個?你倒是孝子,孤便成全了你,準!”
莘奴連忙俯首謝恩,等退下來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額角滿是汗水,不由得伸手想要推開章甫擦拭一下。
可是還沒等她摸到章甫,卻被鬼谷子伸手按住了她的肩膀,淡淡說到:“心事已了,去殿外候著?!?
就這樣她被變相地哄攆出了庭外。
此處宮中不可隨意走動,她只能跟鬼谷入宮的其他隨侍一起立在庭下等候。
就在這時,庭外駛來了一輛車馬。那車蓋乃是華錦織成,甚是華美,當一陣清風吹來,吹拂起輕紗遮幔。
莘奴一眼便認出,那車上錦衣華服的麗姝不正是王詡的新寵申玉嗎!
可是更讓莘奴心內一糾的是,那申玉輕扶車軒的手臂上正套著一只顏色特別的玉鐲,那玉鐲與她母親留給她的那只一模一樣。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