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不是巧合,此番入谷求學的女子,容貌俱是不俗,是以掀開面紗后,這溪園一時間便是嬌花爭艷,看得一些年少心性不堅者頓時心神蕩漾,頻頻越過溪流飄向這些未來的師妹們。
張華卻很是看不慣那姬瑩。莘奴不在的這三日里,據(jù)說張華與姬瑩因為一些瑣事吵了起來,現(xiàn)在很是水火不容,當下便出聲嘲諷道:“還沒開試便摘了帽紗,若是一會拉攏不到結盟之友豈不是要除衣?”
這話語的聲音不算小。起碼溪流這邊了六位女子都聽得一清二楚。姬瑩知道現(xiàn)在有許多少年正望著自己,面上露著溫柔的微笑,嘴里卻很是尖酸刻薄道:“總比有的人,想露卻沒得露要強?。 ?
張華長得不錯,但是也不過是個清秀的少女,與姬瑩的美艷大方自然不可同日而語。這一句便堵得張華氣得腮幫鼓鼓,不由得惱道:“有什么得意的?便是莘奴姐姐不屑于與你們?yōu)槲?,不然你的容貌又算得了什么??
這話著實是點在了姬瑩的七寸上,她自然知道在這六位女子中,容貌最傾城的,當屬那個不多多語的莘奴。越是美麗的女子往往越在意容貌上的比較,若是一會她姬瑩與莘奴抽簽成為敵對方,那莘奴若是以容貌引誘盟友,自己的確不是她的對手……
莘奴也微微皺眉。她與那少女張華一路為伴,心知她的天真爛漫,可是此時正是結盟之際,女學子本就處于劣勢,她卻與那姬瑩起了口舌之爭,當真不智!而且這張華的無心之,又將自己卷入了紛爭里,當姬瑩的眼睛有意無意地朝著自己飄來時,莘奴便知姬瑩對自己產生了戒備之心。
“好了,一會便要應試,我們幾個朝夕相處更要互相幫襯。大家都少說幾句。”就在這時,在一旁漠然不語的媯姜開口勸解道。
她說的在理,大家一下子都不說話了。這時講壇上喊起了學子們的名姓,讓他們一個個上來抽簽決定自己對應的諸侯國。
每個人都心內忐忑,也不知一會是要挨著誰,又要與誰為敵。只是耐心地等待講壇上念出自己的名字。
不一會終于到莘奴,她起身來到臺前,看著竹筒里的竹簽,略微猶豫了一下,伸手抽取了一支。待她拿起一看,心里暗叫一聲:不好!
只見竹簽的末端赫然寫著“宋國”二字。
宋國便是曾與她私奔的少年孫伯所處的諸侯國。曾經在宋襄公時,勉強算作一霸的宋國到了今時,已經茍延殘喘,羸弱不堪了。更可怕的是,宋國不但國力衰微,而且四面強國環(huán)繞——齊、楚、魏環(huán)立左右,還有魯國、越國等。真是左鄰右舍,不堪紛擾。
一會若是對陣,這般情形真是兇多吉少。
不一會,大家都抽簽完畢,紛紛站起來到了大木盤前。白圭示意眾人紛紛拿起自己對應的木塊,然后突然說道:“諸位手中的木塊乃是魯班所創(chuàng)的子母扣,各位左右擰動可以將它分開。注意,莫要讓旁人看到你的木塊?!?
莘奴微微轉身,擰開了手里的子母扣,發(fā)現(xiàn)里門刻著一行字,乃是宋國大致的兵力,糧草還有國土的大小。她心里又是一沉,直覺這測試絕對不會是結盟對攻那般簡單。
果然白圭又開口道:“各位手里的都是你們的實力,也是你們估量結盟對象的依據(jù)。一會攻防開始時,諸位可以自由選擇盟友,可是一旦攻防結束,所結盟的三個盟友里便要有一國被其他兩國瓜分,不過若是聯(lián)合的兩國所合兵力糧草不足以吞并一國,則宣告失敗,依然三國并存。若是兩國勢力強于另一國,則可以自由瓜分。所得多寡,全靠諸位自行商量了……”
這話一出,全場嘩然。這時哪門子的測試,簡直是逼真的國力傾軋啊!方才還在并肩作戰(zhàn)的盟友,在戰(zhàn)事結束后卻要互相蠶食,真是人心不古!
不過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一點,那就是若想要順利通關,要熟諳各國的兵力國力,更要在選擇盟友時慎而又慎,而且一會再開試時,要盡可能地多吞并瓜分一些羸弱的諸侯國,以壯大自己的實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被盟友聯(lián)合吞并瓜分。
而莘奴所處的宋國,怎么看都是可以輕松一口吞掉的小香肉。
因為復試弟子眾多,所以成了上下兩場,兩個木盤同時進行。
每個木盤上共十人。
就在這時,莘奴所在的木盤上,廝殺已經開始了。
第一輪上場的少年,莘奴倒是看著眼熟,原來是張華的兄長,名喚張儀。他代表的侯國韓國是防守方,而攻打他的實力不俗的楚國。
這少年張儀平日里沉默寡,可是此時竟如換了一人般,侃侃而談,積極游說代表秦魏兩國的男子聯(lián)合抗楚。
他游說的方式很實在,只點出了一旦韓被楚吞并,秦魏兩國將與楚接壤,而楚吞并了韓國后,實力大增,更加勢不可擋。
所以三國很快結盟,化解了楚的凜利攻勢。
當危機解除以后,三個方才并肩作戰(zhàn)的盟友,互相對望,似乎在掂量著該先滅了誰才更有優(yōu)勢??偹苤?,魏乃是戰(zhàn)勝了秦的強國,而秦國的實力也不俗,怎么看都是兩國吞并韓國更周全可靠一些。
就在這時,張儀又掌握先機,搶在了魏國之前將代表秦的男子拉到了一旁,開始游說。
他游說的方式依然以實用為主,只用手指沾著溪水,在青石板上畫出了三國的地圖,將魏國的國土做了一個漂亮的肢解。確保兩國瓜分了魏國后,秦國不與趙國和齊國接壤,而劃分為魏國土后,韓國將像屏風一般替秦國阻隔著趙齊兩個強國。可是若秦聯(lián)合魏國吞并了韓國,那么魏國的實力大增,接下來吞并秦國,簡直易如反掌。
只要不與強國接壤,便可保證一時的平安,張儀的話顯然說動了代表秦的男子,因為在現(xiàn)世里,魏國剛剛擊敗了強秦之事簡直婦孺皆知。
而代表魏國的少年雖然氣急敗壞,可惜他的游說之詞顯然不足以說服秦。最后秦韓決定聯(lián)合吞并了魏國,兩國的兵力相加剛好能抵消魏的反抗。
頃刻間,實力不俗的魏國只因為選錯了盟友,而消失在了木盤之上。
這一場交鋒之戰(zhàn)堪稱漂亮!一下子給了其余觀戰(zhàn)學子很大的啟發(fā)。他們醒悟到了,就算抽取的是強國,也不代表能夠平安度過危機,而就算是實力稍差一些的弱國,只要游說得宜,實事判斷正確也可轉敗為勝,悄悄壯大自己的實力。
莘奴默默琢磨著其中的厲害關系,打量這自己環(huán)繞的這些敵國,心內暗自揣度著一會該如何行事。
幾輪“廝殺”以后,木盤的板塊已經變得匪夷所思,弱肉強食的真諦在這略顯粗糙的模板上異常逼真地上演著。
莘奴所代表的宋國周圍,只剩下韓國、齊國還有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