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見這個標題的時候,常浩南就知道,自己的午飯,吃不成了。
這項研究對于航空發(fā)動機的燃燒室和渦輪結構設計至關重要。
他之前就已經用流動傳熱基本控制方程對不同異形孔的氣膜冷卻效果進行了計算。
但這畢竟是從未有人做過的研究方向,還是需要實驗結果對數(shù)值計算方法進行校正。
所以才一直拖到了今天。
想到這里,他再也坐不住,趕緊關掉電腦穿上外套,準備去看看結果。
一個多月以來的實驗數(shù)據(jù)浩如煙海,肯定沒辦法通過郵件全都發(fā)過來。
……
京航大學壓氣機研究中心里面,穿著一身藍色實驗服的劉永全站在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兩臺電腦前面。
旁邊是正在聚精會神查看實驗數(shù)據(jù),并且跟自己計算結果進行對照的常浩南。
“從結果上看,對于我們的實驗對象,簸箕形孔的冷卻效果要好于扇形孔和單純的前傾孔,不過,擴張比例、孔傾角和展項擴張角對于冷卻效率的影響規(guī)律還是比較復雜……”
常浩南同時盯著兩個屏幕,緩緩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其實,關鍵還是咱們沒有直接測定氣膜孔內速度和壓力分布的手段,相關的傳感器一方面我們買不到,另一方面就算通過特殊渠道搞到,準確性也不能滿足要求……”
劉永全在旁邊說道,顯然還是有些遺憾。
“咱們華夏搞科研,從來也沒有過要什么有什么的階段。”
常浩南倒是不太在乎:
“孔內速度和壓力分布是因,表現(xiàn)出的溫度場分布是果,在理論工具足夠先進的情況下,就算不能直接得到前者,也可以從結果反推回去?!?
劉永全張了張嘴,被常浩南一番十足自信的話驚得一時間沒什么話說。
好一會之后才重新開口道:
“不同環(huán)境下,各種孔型表現(xiàn)出的散熱效果也會有些不同?!?
“這部分內容,光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下測試就不太頂用了,還是需要做實際測試,證明咱們設計的可行性?!?
這種事情,常浩南當然早有準備:
“這個沒問題,我下午跟黎明廠聯(lián)系一下,讓他們在渦扇9a的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