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今航空動力和航空工業(yè)在項目層面已經(jīng)分開了,但畢竟,無論是航發(fā)離開飛機,還是飛機沒有航發(fā),都是上不了天的。
雙方在業(yè)務上的聯(lián)系還是相當緊密。
更何況渦扇10立項的時候還是總公司時期,導致有相當一部分項目組成員如今身在航空工業(yè)集團,尤其是負責殲11ws驗證機平臺研發(fā)的112廠和601所。
所以,雖說是渦扇10的設計定型鑒定,但啟動儀式卻是在112廠進行的。
常浩南作為總師兼航空動力集團的代表,在臺上親自宣布,國家鑒定流程正式開始。
而背景,正是那兩架頭對頭停著的殲11ws。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里,它們,以及另外一架試生產(chǎn)批次的殲11b量產(chǎn)機,將會跟隨空軍和總裝備部的鑒定小組一起,飛遍華夏的大江南北。
三架飛機,六臺發(fā)動機同時進行,也是為了盡可能提高效率。
否則光是極端天氣測試,估計就得做上個小半年。
至于為什么背景只有兩架飛機……
在常浩南宣布開始之后,啟動儀式的最后一項流程,就是那架生產(chǎn)批號為00-01的殲11b進行飛行表演。
而且,還不是一般的飛行表演……
隨著一陣發(fā)動機的尖銳轟鳴聲響起,停機坪上面原本正注視著常浩南的人群紛紛回過頭——
遠處的跑道盡頭,已經(jīng)不知道什么時候出現(xiàn)了一架涂著空軍灰涂裝的戰(zhàn)斗機,正在緩緩加速,準備起飛。
對于多數(shù)此前沒見過殲11b在換裝渦扇10a之后起飛動作的人來說,這一幕似乎沒有什么稀罕的。
但常浩南卻能看得出,這架飛機的加速度,有點低。
甚至比原版的蘇27sk還低。
這顯然不太正常。
果然,正常情況下只需要用最多五分之一不到就能起飛的飛機,這次一直用掉了近一半的跑道長度之后才緩緩抬頭拉起。
而且動作非常平緩。
開客機的飛行員這么飛沒問題,但戰(zhàn)斗機飛行員很少有這種風格的。
不過……
隨著飛機逐漸拉近距離,正在觀看的人群也隨之發(fā)出陣陣驚呼聲——
從儀式場地這邊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架殲11b的機翼和機身下方,幾乎已經(jīng)被各式彈藥給填滿!
其中相當一部分,就連人群中的空軍成員都沒完全見過。
“我去……”
常浩南把手放在眼眉上方,也是一臉震驚地看著遠處正在不斷爬升的那架殲11b。
他自然是能認出全部彈藥型號的。
翼尖和機翼最外側的兩個掛架上,是4枚霹靂8近距空空彈。
再稍微靠內(nèi)的兩個掛架,以雙聯(lián)掛架的形式掛著4枚尚未正式定型的霹靂12空空彈。
機翼最內(nèi)側,以及機腹中央,則是4枚體積巨大的kab1500kr電視制導炸彈。
最后,也是進氣道下方,還有兩枚外形和r33差不多的導彈,只是看不出是原裝r33,還是霹靂13的原型彈……
粗略算一算,大概82噸左右的總載荷。
這種掛載方式會把飛機直接變成一部磚頭,當然沒有任何實戰(zhàn)意義。
但卻是最簡單粗暴的性能展示手段。
直到飛機逐漸消失在視線中,常浩南才對正坐在旁邊的劉高卓說道:
“你們這次搞得很極限啊……”
跟兩架殲11ws不同,那架00批次的殲11b是屬于十一號工程的飛機,參與渦扇10a的鑒定只是次要目的,主要還是為了給殲11b本身積累極端條件下的飛行數(shù)據(jù)。
所以具體的飛行安排都是112廠這邊做的,常浩南只知道大體情況而已。
這下子也被驚到了。
原裝的蘇27sk只有大約6噸的理論載彈量,但因為并不能使用對地的精確制導武器,所以其實根本沒機會把這6噸給用完。
但殲11b蘇27s可是正兒八經(jīng)的多用途戰(zhàn)斗機。
此時,劉高卓的注意力正放在眼前的人群上,看著眾人的反應,露出了一個一切盡在掌握的笑容:
“還好,我們之前都測試過的,完全在新機型的能力范圍以內(nèi)?!?
“況且,這不也說明動力系統(tǒng)的性能好么……”
(本章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