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玄身著青色長袍,頭發(fā)斑白,長須垂胸,卻面色紅潤,肌膚如玉,毫無衰老之態(tài),雙目溫和卻深邃,似能看透人心。
他來到亭前,令他弟子駐足,自己來到趙凌面前,躬身行了一禮:“鄒玄參見陛下?!?
“先生無需多禮?!壁w凌對鄒玄還是很尊敬的。
民間有一些人將陰陽家與那些招搖撞騙的方式混為一談,但趙凌知道,陰陽家是真的有些東西的。
鄒玄的父親鄒衍提出過大九州說,突破了華夏歷來已久的中原中心論,提出世界由九大州組成,華夏乃赤縣神州,僅為其中之一,每州外有“裨?!杯h(huán)繞,九州外更有“大瀛?!卑鼑?。
漢代董仲舒吸收陰陽家的“陰陽消長”“五德終始”理論,構建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政治哲學,主張君主施政需順應天意,趙凌如今改革儒家也是借了不少陰陽家的理論。
除此之外,陰陽家對法家、醫(yī)家、道家、法家、兵家皆有不小的影響。
鄒衍可謂是集哲學、天文、地理和政治思想之大成者。
鄒玄亦是深得其父真?zhèn)?,只是這種高人無意朝堂,可不是吳侖徐福那些方士可以比擬的。
鄒玄面對趙凌,亦是不卑不亢,說道:“在下聽聞陛下博學,故有些疑惑,請陛下解答。”
墨家突然出現(xiàn)一些跨時代的產(chǎn)物,讓鄒玄不得不把注意力落在這位大秦的新/皇帝身上。
他是尉繚請來咸陽的,出山的原因也很簡單。
尉繚跟他說,皇帝認為,他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一個球體的!
球體???!
鄒玄虛懷若谷,并未直接否定這個說法,而是在想,是否真有這種可能?
尉繚也沒跟他解釋什么地心說,日心說,因為趙凌說了,只要鄒玄出山,他便為鄒玄解惑。
若鄒玄對此理論嗤之以鼻,堅決否認,趙凌也覺得他出不出山都無所謂。
鄒玄說出這番話,趙凌已經(jīng)知道他想問什么了,也只是說道:“先生請講?!?
“《尚書·禹貢》記載的九州”限黃河流域,家父卻認為,大秦如今的疆土僅為小九州之一,九個小九州共同構成一個大州,而這樣的大州天下亦共有九個,此才為真正的九州?!?
鄒玄講的便是陰陽家對這個世界地理的認知,也是他父親的認知。
他自幼便接受這種學說的灌輸,信念自然是堅定的,但趙凌提出整個天下是球體這種論過于荒謬,偏偏趙凌又不應是無的放矢之人,故而他忍不住說道:“在下聽尉丞相,陛下曾與他說,我等身處的天下,是個巨大的球體?”
趙凌點頭道:“正是!”
鄒玄問道:“地若為球,何以不墜?”
趙凌按照陰陽家的思想答道:“天道自然,無上下之別?!?
鄒玄繼續(xù)問:“球之下側,人何以立?”
趙凌笑道:“地有吸力,如磁引針,故萬物附之?!?
“譬如蟻行于瓜,四面皆可附。”
鄒玄沉思良久,有些明悟,又問:“水何以附于球而不流散?”
趙凌不假思索,從容對答:“露附于葉,水附于地,皆因吸附之力。”
“物越大,則吸力越強,故地之力可吸附人,吸附山川河流?!?
鄒玄聞徹底陷入了沉默,陰陽家已經(jīng)接受天下除了中原大地,另有天地一說,但因為條件有限,并不能進行驗證。
大九州說,也只是鄒衍根據(jù)《山海經(jīng)》以及商旅方士推測中原之外仍有未知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