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好的結果……倒也不能完全算在我身上。”
聽到海誼德話都有些說不利索的盛贊,常浩南把目光從手中的報告重新投向正在試驗臺上的壓氣機,開口回答道。
實際上,這句話絕對是發(fā)自肺腑。
如果以他自己目前的水平,結合這個年代計算機的能力,那么設計肯定還是能設計出來,但稍有偏差,進而做幾次修正肯定還是免不了的。
而能在設計點是2525的情況下,一次就得到2516的結果,畢竟還是仰仗了系統(tǒng)發(fā)揮的作用。
不過,這句話聽在其他人耳朵里,自然以為常浩南的意思是指在這里的其他人也做出了重大貢獻。
于是紛紛表示自己只是在常總的領導下盡到本職工作,不敢貪天之功云云。
這種誤解對常浩南沒什么壞處,他也不可能額外去解釋,只是笑了笑,就把話題轉移到了另外的地方:
“剩下幾個部件的測試也要加快進度了,尤其是燃燒室和渦輪。這兩個熱端核心子系統(tǒng),再加上高壓壓氣機,就基本決定了發(fā)動機的關鍵核心性能特征?!?
“而有了性能特征,尤其是進氣特征之后,我就可以根據發(fā)動機的屬性,去針對性優(yōu)化飛機的設計方案了?!?
(請)
渦扇10和殲10的發(fā)變匹配
“飛機的設計方案?”
聽到常浩南突然轉而提到飛行器的外流,也就是氣動設計部分,海誼德一愣,有些沒跟上思路:
“您是指……”
“過去,咱們的航空發(fā)動機都是完全,或者部分仿制的,各方面性能參數,很多都不是自己說了算?!?
常浩南把檢測結果放回旁邊的桌上,一邊轉身往外走一邊說道:
“再加上設計水平和制造水平都不太行,就導致造出來的發(fā)動機具體是什么性能,在裝機之前都有可能是個未知數?!?
“所以在發(fā)變匹配這一塊,也主要是以拓寬進氣道的適應范圍為主,以盡可能匹配不知道抽獎抽出個什么結果的發(fā)動機性能指標?!?
聽到這里,包括海誼德在內,好幾個人都表現出了有些不好意思的神情或者動作。
畢竟,常浩南所說的問題,確實存在。
航空動力領域長期以來的“心臟病”,確實給總體設計部門上了不少強度。
雖說確實有一些發(fā)動機型號,是因為飛機項目的取消才中止了研發(fā),但實際上,反過來的情況,也就是飛機型號因為發(fā)動機水平不足而夭折的情況,更多。
負重訓練了屬于是。
當然,常浩南顯然不是為了強調這些,因此稍作停頓之后,又馬上話鋒一轉;
“不過,現在咱們既然已經有了完)
.b